90-100

他身侧的孔夫人模样出众,不过孔夫人双眼狭长上挑,看着很是精明的样子。

  孔夫人一看到年珠母女,就连忙起身道:“想必您就是二福晋了吧?”

  待她瞧见觉罗氏颔首后,又忙道:“那这位定是七格格了吧!从前我就听说七格格模样出众,秀外慧中,今日一见,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果然是好看极了。”

  “珠珠这孩子可当不得孔夫人这样夸奖,这孩子啊,模样虽出众,但从小到大却被我和她阿玛惯坏了。” 觉罗氏嘴角含笑,对这位孔夫人可比对自己娘家人都要客气,“不过珠珠这孩子虽有几分骄纵,但却是个讲道理的,从前在四川时就替他阿玛管着总督府之事,论才能、论模样,不是我自夸,只怕偌大个京城找不出几个比珠珠更强的。”

  真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年珠知道,以觉罗氏的聪明才智,未免不会猜不到孔毓圻夫妇今日登门的意图,但觉罗氏却是高兴过了头,压根没有细想。

  觉罗氏今日这番话更是贬中带褒,生怕她以后嫁到孔家去,孔家人对她不好。

  只是可惜……没有以后呢,从一开始就没有以后。

  孔夫人顺着觉罗氏的话往下说,将年珠恨不得夸成了天上下凡的仙女似的。

  正当觉罗氏终于察觉到不对时,下一刻果然听到孔夫人开口道:“……珠珠这孩子我一见面就喜欢的很,恨不得将她当成亲生女儿,只是可惜我们家那不成器的侄儿如今有了心上人,其实男人嘛,三妻四妾也很正常,若他喜欢,等着珠珠进门之后将那女子纳为姨娘就是了,可偏偏那人是他亡母的外甥女,这样的关系轻轻不得重重不得。”

  说着,她更是面露难色道:“更重要的是,他那亡母的外甥女如今也有了身孕,他们家放出话来,誓不为妾,若真要将她纳进门当妾,就在我那不成器侄儿大婚之日一头撞死在孔家门口,索性一尸两命、一了百了。”

  “珠珠这样好的孩子,别说你们舍不得叫她当妾,我这个外人也是舍不得的!”

  觉罗氏听到这里,已是气得浑身发抖,连话都说不出来。

  至于向来见惯了大场面的年羹尧,也是脸色铁青,当年他与孔毓圻说好,两个孩子的亲事直至十八岁作废,在十八岁之前,孔家不得单独退亲。

  虽说这个条件颇为苛刻,但当初年羹尧也是给了远超此条件的好处给孔家的,如今孔家竟要出尔反尔?

  年珠见阿玛额娘气成这样子,自己倒是没什么反应,甚至还能含笑道:“所以呢?孔老爷与孔夫人不远千里从山东到京城,是要做什么?只是为了与我们年家表达歉意吗?”

  短短一刻钟的时间,她心里就有了计策。

  她知道孔家在盘算什么,但她偏偏不要叫孔家如意,若如今年家退了亲事,她没有总督阿玛护着,就像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刀俎。

  她要逼孔家主动退了这门亲事,京城中但凡有头有脸的人家绝非不会娶个被退婚的女子进门的,更别说年家还是这般光景。

  她要的就是自己声名狼藉,从此没人打自己主意。

  第96章 这世上好男人多的是

  孔毓圻夫妻两人都是聪明人, 一听这话皆下意识皱眉。

  这个年珠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是说年珠是最像年羹尧的孩子,聪明过人吗?

  孔毓圻下意识又看向年羹尧,只见年羹尧正自顾自喝茶, 压根不接话。

  他顿时是心里一惊,忍不住暗想,难道年家失势,年家见着这门亲事已是难寻的好亲事,所以想要赖账不成?

  许久未曾开口的孔毓圻终于忍不住道:“今日我们夫妻两人登门到底是何意, 相信年大人应该很清楚, 当日年孔两家的亲事本就是说好的,按照道理该过上几年再提及此事。”

  “只是我那不成器的侄儿闹出这样的丑事, 实在是耽搁不得。”

  “所以我们今日备下薄礼, 还望年大人莫要生气。”

  觉罗氏茫然看向年珠, 继而又看向孔毓圻, 瞬间就想明白了,气的是浑身发抖。

  年珠握住她的手, 低声道:“额娘,这件事稍后我再与您解释。”

  说着,她便又看向孔毓圻,扬声道:“孔老爷不必追问我阿玛此事,我阿玛自回京之后, 身子便大不如从前,当年这门假亲事是我的主意,如今您只管与我商量就是。”

  “今日你们二位既登门,想必也是为退亲而来, 那我便也将话明明白白摆在这里,要我们年家主动退亲, 那是不可能的。”

  “你们孔家若是要退亲,只管退了便是。”

  她想的清楚,她上面虽还有三两个未成亲订亲的姐姐,但只要年若兰得宠一日,那三两个姐姐的亲事就不算难,定不会受到她的影响。

  “你……”孔夫人本就是个泼皮,她与孔毓圻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要不然她也不会大费周章来京城了,如今她说话也是极其不好听,“你一个小姑娘家家的,脸皮怎么这样厚?难不成真要死乞白赖赖在我们孔家吗?”

  “我们孔家乃书香世家,就算你死乞白赖嫁到我们孔家去,你也不会有什么好日子的。”

  “我们准许你们年家退亲在即,也是顾念你是个姑娘家,给你留几分颜面……”

  年珠含笑,听她将话说完后,这才不急不缓开口:“到底是你们孔家顾着我一姑娘家的颜面,还是怕落得一个趋炎附势的名声,唯有你们自己心里清楚。”

  她讥诮一笑,又道:“孔家乃书香世家,我一向是有所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