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

r />   一方面说安将军是个鼠胆,背后却是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力依然强横,不过一次简单的敲打,安将军这等手握重兵的将军也差点被吓破胆子。

  主仆二人说笑了会儿,渔娘起身要走,被阿青拦下:“主子,你的汤还没喝完。”

  渔娘皱眉:“要喝完?”

  阿青点点头,不容拒绝道:“要喝完,您别想打马虎眼。”

  渔娘叹气,喝吧喝吧,这会儿喝比晚上喝来得好,免得晚上频繁起夜。

  隔天要走,在城外溜达的侯慎、侯原和惜娘是兄妹三个回来,侯慎和侯原分别交上一份他们这两日绘制的舆图,渔娘对他们的绘图本事已经有七八分满意了。

  “再接再厉!”

  “是!”

  惜娘还没学这些,如今她只是个看热闹的,她问:“先生,明儿我们去哪里?”

  “明儿我们去呼伦湖,再北上去外兴安岭。”

  渔娘算了算日子,若是她身子骨撑得住,最多八月底就能回京。

  “原本咱们预计七月底八月初就能办完事回京,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要多花费些时日了。”

  “无妨,这勘探地势地貌本来就不是容易的事,多耽误一月工夫也不算什么。”

  侯慎道:“索性咱们八月回京也不算迟,我听本地人说,再北一些的地方每年十月份才会大降温,咱们赶在降温前回京就行了。”

  侯原心想,若不是唐迁每路过一处军营都要耽误一两日,他们其实能按照原定计划回去的。

  渔娘看侯原一眼:“前日我叫你背诵的《留明》篇你可背熟了?”

  侯原顿感身上皮子一紧,连忙道:“快记熟了。”

  “快记熟了是什么意思?”

  侯原顿时蔫儿了:“回先生,我还有最后一段没背下来。”

  “没背下来那就去背。今儿若是没背下来,晚上就不用睡了。”

  渔娘对侯慎说:“你负责检查,不许放水。”

  “弟子知道了。”

  侯慎拉着垂头丧气的侯原出去,惜娘也怕被先生问功课,也跟着两个师兄跑了。

  阿青笑道:“惜娘和主子小时候真像。”

  渔娘笑哼一句:“我幼时才不怕先生查我功课。”

  屋里没外人,渔娘靠着软枕看书,阿青吩咐丫头婆子进来收拾行装,明儿一早就要离开了。

  在这儿的最后一晚,渔娘的睡眠依然很好,隔天早上天不亮启程也没觉得困倦。

  一行人出城后,走了十多里远,一个不起眼穿着常服的小个子护卫跟上来说:“后头的尾巴回去了。”

  唐迁笑道:“看来安将军把咱们当恶客呀。等不及送咱们走,咱们走了还不放心,非要安排人盯着咱们走远了才放心。”

  唐迁身边的护卫笑道:“等到了北方其他几个卫所,爷肯定更能感受到什么叫宾至如归。”

  他们在这儿停留三日,安将军肯定把消息透出去了,另外那几家跟皇后娘家有勾连的,肯定做好了准备等他们去。

  唐迁心里自然有所准备,后头去北方其他军营他都不怎么跟他们废话了,该敲打敲打,该走人走人。

  渔娘也乐得如此,她也能早些回去。可北方山林里的路难走,动作再快,渔娘带着弟子勘查完北方边境再回时,已经是八月中旬了。

  “唐大人,前方二十里处就是开平卫的驻地了。”

  “那咱们赶紧着些,趁天黑赶到,咱们还能歇在城里。”

  接连两日风餐露宿,梅夫人的身子骨又有些不妥当了,唐迁怕出什么意外,一路都很照顾梅夫人。

  可梅夫人是女子,他不好近身,吃穿这些他一个外男管不着,只能在路途上安排妥当些。

  唐迁抬头看了眼天上的积云,他扯了下缰绳,胯下骏马调转马头小跑到梅夫人马车跟前。

  “梅夫人,我瞧这天色晚上恐要下雨,这天气不好宿在野外,咱们要紧赶一会儿路了,晚上歇到城里。”

  帘子未曾掀开,渔娘隔着帘子道:“都听唐大人安排。”

  唐迁皱眉,听梅夫人说话的声音好像是躺着的,难道身子骨更加不好了?

  渔娘身子骨其实还成,就是这两日不知道为何突然开始孕吐了,虽不算严重,到底影响了她胃口,早上更是一口都吃不下,身子骨不比之前也正常。

  马车跑动起来,阿青道:“还好是咱们回京的路上您才想吐,要不然事情就难办了。”

  渔娘也是这么觉得,她懒洋洋道:“到了开平卫,离京城就不远了。”

  “嗯,以咱们的速度,估摸着一两日就能回京。”

  开平卫,渔娘在心里默念:“阿青,我记得二表哥就在开平卫当差?”

  “奴婢记得好像是。”

  “不知道能不能见一面。”

  大舅舅和二舅舅家几个孩子,只有二舅舅家已经出嫁的大表姐,还有就是在开平卫当差的二表哥她没见过。

 &em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