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

/>
  惠敏郡主要走的前一日,渔娘带着人亲自去城里买了许多当地的土货特产,加上三皇子赏的一箱黄金和给贺文嘉的信,都托惠敏郡主带回京去。

  首饰就不用了,首饰她准备带回家中给她娘、师娘和婆婆瞧瞧。

  惠敏郡主走那一日,渔娘和三皇子妃到大门口送她和任二娘子,惠敏郡主骑在高头大马上,对渔娘摆摆手道:“三舅母,梅姐姐,咱们回头见。”

  “路上小心!”

  “一路顺风!”

  送别渔娘和任二娘子,三皇子妃请渔娘去花园里走动走动,渔娘看出三皇子妃有话跟她说,点点头跟着去。

  “这个季节正是这里的好时候,只要不缺水,院子里的花草长得可好了。”

  渔娘笑着点点头:“您说的是,府里园子确实建打整得好。”

  三皇子夫妻来宁夏卫的日子也没几年,三皇子经常不在府上,三皇子府打理得这般好,三皇子妃定然费心不少。

  看得出来,三皇子妃也很享受这样的生活,她给渔娘说起园子里各色花草,那花叫什么名儿,哪个地方移栽来的,花时长不长呀,这些她都如数家珍。

  渔娘到底被精心培养长大的,三皇子妃说的这些花草,她大多都认得,两人你来我往,倒是说得热闹。

  三皇子妃怀着孕,略走了两圈就累了,两人坐下喝茶,三皇子妃拿着丝帕挨了挨额角的细汗,她笑道:“听说梅夫人要回老家?”

  “确实有这个打算,从凉州卫绕过去,从北方南下到叙州府,比原路返回京城要近些,路也好走些。”

  渔娘算过了,若是往北走一趟,就算现在出发都必须快些,否则等到大雪封路,她就回不来了。

  若是绕路南下回叙州府就不怕下大雪,从叙州府回京,她走水路也可回京城。

  “这样安排挺妥当,只是梅夫人又要辛苦一回了。听说北边多沙漠戈壁,远远比不上宁夏卫这边气候好。”

  三皇子妃满是心疼:“叫你一个从小娇养大的小娘子这般辛苦,三皇子只给你一箱金子,怎么做得出来。”

  渔娘顿时笑了:“您给的首饰价值万金,那也不便宜。”

  “那不一样。”

  她给的那些首饰,是因为知道她为三皇子做事,却在草原上差点没了命才给的。

  想到她后头还要去戈壁沙漠走一趟,也很不容易,三皇子妃道:“等三皇子回来,我帮你要些好东西来。咱们小娘子为国做事,没有官位没有名声,总不能连一点实在的好处都不给吧,我可不依。”

  三皇子妃对渔娘道:“我是站在你这边的。”

  渔娘笑着点点头:“我知道了,多谢三皇子妃关照。”

  三皇子妃笑着嗯了声,她说:“惠敏应该没跟你说过我娘家的事吧。”

  渔娘知道三皇子妃的父亲是以军功封爵的安南侯。安南侯跟其他几家公侯不一样,安南侯没有常住京城,身上也没有任何官职,如今在老家汝宁府定居。

  “我家原是商户,后来我爹跟着皇上打天下,意外救了皇上一命,又立了功,才有了安南侯的爵位,我和三皇子的婚事也是因我爹娘之故。”

  “说起来,我爹原来只是个猎户,被我外祖父看中后入赘到我外祖父家才有后头的事情。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我家是我娘说了算。”

  渔娘好奇:“你爹娘离开京城回老家也是你娘的主意?”

  “嗯,我娘说我爹脑子不够用,留在京城说不定哪天被人下套丢了侯爵不说,说不定命都没了。不如回老家过逍遥日子。”

  三皇子妃笑着继续道:“我娘还说,无论是以前还是如今的世道,小娘子若要顶门立户,在外做什么都比男子辛苦些。别的都是假的,只有握在手中的真金白银才是真的。”

  三皇子妃真心关心渔娘:“我看过你写的书,我怕你身上读书人习气太重,真视金钱为粪土,对你来说那才不划算。”

  在三皇子妃看来,皇上和三皇子都看重梅夫人的本事,偏偏却不肯不拘一格用人才,渔娘其他得不到,若是连真金白银都没有,那才是亏呢。

  渔娘感受到三皇子妃的好意,她笑道:“您看错我了,我可是最爱黄白之物的,您别忘了,我家也是靠经商起家的。若不是我家有点家财,前朝战乱时我家就没了,我爹哪能带着一家人逃难去叙州府呢。”

  三皇子妃捂嘴笑:“是我想差了。”

  渔娘也想差了,头一回见三皇子妃时,以为她是个温柔贵女,没想到竟是这般性子。

  三皇子妃说的几乎都是她的真心话,渔娘自然是领情的,无形中,两人关系亲近了许多。

  晚上三皇子回府,身上衣裳都不换,就去正院找皇子妃。

  三皇子妃笑着道:“爷放心,梅夫人那里我都安排妥当了,只是您答应给人家的好处可别忘了。”

  三皇子听完上半句正要转身去换衣裳,听到皇子妃的后半句又停下,似笑非笑道:“谁是你夫君?”

  “自然您是我夫君,不过咱们以后要图长长久久不是?您对人家好,其他有能耐的人瞧见了,自然会来投奔,这算是千金买马骨,您知道的。”

  三皇子冷笑:“要说做生意,还是你蔡家会。”

  三皇子妃笑着提醒道:“梅夫人不是你手下那些愚忠的人,她如今愿意费心做这些事,也不是冲的您,您知道吧。”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