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
p;订婚那日的衣裳早就做好了,这会儿再做,就是做过年时的衣裳了。
林氏叫门外的林妈妈去库房拿布料来,再把绣娘叫来。
渔娘陪她娘喝了两盏茶,绣娘和布料就来了。
渔娘一看抬进来的几匹布,颜色和纹样都是她没见过的,她摸了摸:“娘,这是淮安新送来的吧。”
“正是,淮安那边知道你要定亲了,专门给你送来的。你堂婶还写信来,说明年新的丝绸织出来了,就给你选些合适的送来,算作给你的新婚贺礼。”
“堂叔堂婶还挺大气的。”
渔娘以为上次因为她不肯嫁去高门大户为家族谋利益,堂婶他们一家肯定会对他们家冷淡下来。没想到,大大小小的节礼还是照样送来,一点都不亏待。
“哼,到底是堂亲,一点龃龉小事不值得坏了交情。”
林氏给女儿选了两匹颜色合适的布料交给绣娘,随后道:“林妈妈,我记得库房里有一匹茄紫的,还有一匹碧山色的绸缎,放在年礼里,过几日给东北角的温家母子送去。”
“奴婢记下了。”
“娘,师父家今年多了孙允和孙平,可要给他们送?”
“送吧,淮安那边给你弟弟的布料也不少,选两匹出来,也放年礼里送去。”
说到孙家那两个孩子,林氏忍不住道:“我看那个大的养不家,早晚要走。倒是小的那个还懂事些,记恩。”
“娘您别管,师父师娘他们自有打算。”
师父师娘从来不说孙家两个的孩子不好,渔娘常去孙家,也看出不妥来了,不过师父和师娘不说,她也不会主动提起。
孙家自诩是安东县大族,只说对小辈的教养,孙家不如梅家许多。
林氏又想到了未来的女婿:“林妈妈别忙,再去拿几匹布来我瞧瞧,给文嘉选两匹,做两身过年的新衣裳。”
说起衣裳,渔娘想起上回孙允刚来时贺文嘉为衣裳找她闹,渔娘笑道:“您想给他做几身衣裳我不管,但是无论如何要比给孙家的多才行。”
“这有什么说头?”
“你未来的女婿小心眼儿爱计较,您不知?”
林氏笑着打她:“胡说,文嘉最是大方豪爽了,他打小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不分给你?你还说他小心眼儿爱计较,他真是没处说理去。”
渔娘双手一摊,不相信她就算了。
第58章 世家积攒的好东西
贺文嘉放假家来那日清晨,南山上下了小雪,山腰上云雾缭绕看不清,山脚下的人只觉得今早比昨日更冷。
待到下午,一阵风吹散了云雾,才叫人望到一点南山顶上苍翠间点缀着积雪的胜景,渔娘站在书楼上瞧了许久。
“今年的第一场雪呀。”渔娘语气欢快。
阿青笑道:“您快别瞧南山雪了,二少爷家来了。”
“哦,带了几个人?”渔娘转身过去瞧。
“看着有七八个人。”
阿青一直守在书楼南边的窗口,远远看到一群做书生打扮的人下船,就赶紧叫主子过来瞧。
贺文嘉的同窗渔娘都不认识,但是那两个年纪五十来岁的人她猜到应该是许耕和范江桥。
下船后几人凑在一块儿说笑,随即迈开步子,看来是打算走回来了。好在从码头到南街也不远,走过来也能瞧瞧街上的热闹。
“阿青,快去贺家传消息,就说贺文嘉带客人来了。”
“奴婢这就去。”
阿青走后,阿朱端来一杯羊奶煮的奶茶,一边放下一边道:“既然人回来了,您就别在窗边吹寒风了。”
渔娘没理,又看了一会儿,等人都走了,她才叫阿朱关上窗户。
渔娘回头看到奶茶,有点惊喜:“买到奶羊了?”
“买到了,也是运气好,听管事说今早在街上碰到一个乡下人拉着奶羊去北街上卖,就赶紧买了牵回来。”
羊奶滋补,家中原来养着一只奶羊,平常做点心、偶尔煮粥用着都很好。秋天时养着的奶羊没奶了,家中有两个月没吃到加了奶的粥点了。
渔娘端起奶茶喝了口,十分满足:“用红茶煮的吧。”
“是,前儿东街上李掌柜送了十来斤红茶来,说是谢谢咱们老爷上回帮忙。李掌柜说这茶是走茶马道从云南府送来的,秋茶制的红茶滋味醇厚,用来煮茶汤最好。”
渔娘一口气喝了半碗:“羊奶给孙家送了吗?”
“奴婢不知,应该是送了吧。”
“回头你去问问厨房,若是没送,就叫他们从明天起每日送一半去孙家,也能给师父师娘添个滋味。”
“奴婢记下了。”
过了会儿,阿青回来了:“禀主子,二少爷带着客人已经回来了,将才贺升过来传话,说一会儿客人就要来书楼。”
渔娘起身:“那我去主院陪娘说说话,阿朱陪我去,阿青你留下伺候。”
“是。”
书楼是渔娘常待的地方,特别是二楼摆放着渔娘用惯了的物件,客人来之前,阿青领着小丫头把书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