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九章
第九章
蒋芸是做梦也没想到卖的这般快,还没怎么出力就卖完了?
她跟汤父做馎饦买卖时,也要起个大早,熬羊汤肉要新鲜,丈夫大早定了羊,她的在家收拾铺子,之后吊羊汤、揉面都是丈夫来,丈夫不让她待在铺子案头。
一般是早上巳时多开门,卖到下午酉时多点。
除却揉面熬汤,剩下的都是她来干,招呼客人、收钱、倒茶水、洗碗筷、打水等等。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她已经习惯了,也不觉得累人,最初是可累了。
朝食卖的早,辰时或是更早得开张,那就是早上六点多。汤显灵开门时大概七点一刻钟,到了八点半左右卖干净了。
隔壁卢氏馒头铺还卖的正兴旺。
汤家铺子这就关门了。
有起得晚的食客优哉游哉上街来,一看汤家铺子今个开了门还有人在那儿,便纳罕询问人:“老汤家今个开门了?”
“不是,他家五哥儿卖朝食。”
“诶,那得看看捧个场,老汤一倒这些月——”
然后就被人叫回来了,“别去了,都卖完了。”
食客停下了脚步,很是不可思议:“这才什么时候就卖完了?!”而后笑说:“我知道了,定是汤小哥儿胆小备的东西不多吧。”
“是不多,我都没买到。”那人说,脸上还带这些遗憾来,“我也是听其他人说,早上汤家五哥儿铺子生意很红火,崔大宝吃了一茬,第二茬来买时扑了空,嚎了半晌,说明个他得早到了。”
食客听的逗趣,心里不信,怕是胡传的,脚下拐着往卢氏馒头店去了,随口说:“这般好吃?是卖什么?跟他爹一般卖羊肉?卖羊肉的话这会早了些。”
“不是,听说是锅盔。”
“什么锅盔?”
“这我哪知道,我也才来。”
二人闲谈被卢三娘听了去,卢三娘刚吃完半个梅干菜锅盔还有半个豆沙口的,特别特别好吃,现在嘴巴都是香香的,听见客人问,便脆生生说:“是锅盔薄饼,烤的香脆,里面两种馅,都好吃。”
俩食客一下子笑了起来,故意逗三娘,“比你家馒头还好吃?”、“三娘定是吃过了。”
卢三娘被问的不知如何回答,她私心里自然觉得小汤哥做的锅盔比她家馒头好吃,可不好这般回答,正犹豫呢,见俩食客哈哈大笑,卢三娘便不高兴,食客拿她逗趣玩。
“三娘,去后院,娘叫你。”卢大郎喊了妹子去里间,热情招呼俩人要点什么。
“四个素的、两个肉的再要三个馒头。”
卢三娘回到后院,听见阿娘唤她,便跑了过去,一边哼哼跟阿娘告状,说门头两食客故意逗她,她不喜欢。
陈巧莲蹙着眉,看闺女亭亭玉立模样,心想三娘十三了长成了大姑娘,是不好经常往铺子前头去忙活,嘴上说:“今个你大哥给你钱买吃的了?”
“娘你怎么知晓的?”卢三娘懵住了睁大了一双眼。
陈巧莲噗嗤笑了,旁边卢父正看着驴拉磨,听见了哈哈笑说:“你大哥是个爱吃的,今个你们兄妹二人神神秘秘,你买了饼回来高兴的嚷嚷家里都知晓了。”
“三娘,汤家饼可好吃?”陈巧莲问。
卢三娘忙点头,如何如何滋味说了一通,又懊恼:“我怕你们说我,就和大哥偷偷买来尝尝,还没给爹娘吃。”
“无事,明日你再去买,给你二哥留一个。”陈巧莲笑眯眯,“你二哥明日从药堂回来。”
卢家两子一女,卢氏夫妻在孩子年幼时就想好了,挣得店面是老大的,但也不能亏待老二,得给二郎留个安生立命的本事,在卢二郎五岁时,夫妻俩人便送二郎去学字,十三岁时托关系送二郎去药堂当学徒。
现如今卢大郎十八了,可以相看女郎,找媒婆定婚事,二郎十五,再过几年,还得给二郎买个小院子成家,三娘嫁人也得攒攒嫁妆,不能让夫家看轻看低了去。
因此夫妻俩过日子上比较省,但是对着孩子们偶尔馋嘴闹着吃一吃外食,两口子是纵着的,别说小女儿了,就是卢大郎贪嘴性子,卢父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那我明日要早起去守着。”卢三娘高兴说。
陈巧莲好奇:“真那般好吃?我今个是见了隔壁卖的快。”
卢父接话:“可不是嘛,卖的可快了,不过听汤嫂说没准备太多。”
……
汤家小院。
铺子门关了,蒋芸收拾烤炉还有装饼用的竹编簸箕,馅料盆子也得收了洗了,五哥儿不让她干,让她歇一歇,蒋芸嘴角有些笑意,说:“这算什么活,轻巧着呢,不累人的。”
“我和你爹做了这么些年买卖,从没像今个这般省力。”
自然了,羊肉馎饦赚的也多,不过虽是她收钱,但是关了铺子盘账算账,全都是丈夫做,不让她拿钱的。
汤显灵听蒋芸这般说,还是一块收拾了。
二人三两下搞定,汤显灵开始算账,“今个梅干菜肉的卖了六十六张饼,豆沙馅的卖了五十三张。”
“肉的五文一张,六十六张,那就是三百三十文。”
“豆沙四文,五十三张的话,二百一十二文钱。”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