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
第七章
过去几日,汤显灵一直做准备,不光是食材,还有炉子,家里有两个大炉灶,盘在前头大铺子角落里,一个熬羊汤温汤,一个下馎饦。
现在要烤饼,两孔灶孔改造成烤炉,其实不难。
灶孔用砖封上,黄泥同砖往上砌成拱洞。这个需要专业的匠人做,汤显灵现在有钱了花了银钱找人改,起初蒋芸一听很是害怕,意思五哥儿动这个灶,怕汤父知道了生气骂人。
“我不动灶,也没见他少骂我。”
“娘,反正我爹看不见,这灶我也不是砸了,就是往上修成烤炉,回头他病好了,拆了就是。”
汤显灵一通说,蒋芸见劝不住一脸担忧只能随五哥儿意思。
之前说了,此时贵的是材料,要是会点手艺的匠人比纯干力气活的能多赚一些。两孔大灶改成烤炉,砖、黄泥、隔热的工艺,一通下来花了八十文钱。
汤父给了三百文,汤显灵也没敢乱花,抠抠省省的用。
另一边,蒋芸上街买肉。
猪肉价低,铺子门脸在对面巷尾,主家是一大间铺子隔了三间往外租,卖猪肉的老朱只租了一间,他家是八兴坊人,不过不在正街院子住,卖完了肉收拾完铺子锁了门再回去。
都是十多年的老街坊了。
猪肉上层瞧不上不吃这等低贱肉,城里百姓饭桌上倒是吃的勤快些,毕竟是肉,添添油水,秋冬生意最好了,天热起来买的人少些。
朱四正跟媳妇儿说:“今个又剩了些,我瞧着明个就跟隔壁坊的分一只猪卖算了。”
“行,肉剩下自家吃哪能吃的完,糟蹋了。”周香萍说完就见蒋芸身影,倒是有点意外,忙上前叫人:“嫂子今个来买肉啊?要什么肉?”
蒋芸来的路上心里想了一路怎么开口,被周香萍一问,说出话竟然打了磕绊,“这、那肉,我想——”
“嫂子你自己看,有肥的瘦的,前腿卖完了,后腿还有些,还有肋排、大骨头,这些都便宜,自家买回去烧个汤添个味正合适。”周香萍笑呵呵接了话介绍。
蒋芸才像是找回了嘴巴,“我先看看,五哥儿想买些肥瘦好的。”
“五哥儿做暮食要用?那这块正好。”周香萍指着一块肥瘦正好的肉给蒋芸看,一边闲聊家常,“五哥儿最是乖巧贤惠了,嫂子吃现成的多好啊。”
蒋芸顺着周香萍指的那块看,肥瘦各半,是不是肥了些?
“不是,五哥儿想做朝食买卖。”
“那就这块了。”
蒋芸跟周香萍说。
周香萍很快反应过来,嘴上顺着蒋芸话说:“你家铺子闲着也是闲着,五哥儿想做买卖,是个上进的,嫂子你看要多少?”
“半斤就好。”
周香萍要男人割肉,她收钱。朱四切好了肉用叶子包好,麻绳捆了捆留个绳头递过去,“嫂子拿好。”
蒋芸谢过,拿了肉,她今个出来买肉忘了带篮子了,都转身了又看向夫妻俩,说:“五哥儿要卖梅干菜猪肉锅盔,还有甜口豆沙的。”
周香萍立即笑起来,“诶好,这两样我听都没听过,那我指定要去尝尝五哥儿手艺了。”
“也不是催着你买。”蒋芸明白过来,她刚说话有误会,很是不好意思,“就是五哥儿头一次做买卖,我心里也牵挂。”
“懂,嫂子这是疼孩子,咱们做阿娘的都明白。”周香萍是个爽利又会说话的性子。
蒋芸才安心离去。
等蒋芸一走,天色晚了,猪肉摊子还留不少肉,朱四和周香萍一边收拾一边再等等看还有人来不来,两口子聊起来,说的就是汤家的事。
“汤五哥儿卖朝食?”朱四起了个头,“什么锅盔,我在东市见过就是胡人烤饼,五哥儿会做胡人吃食了?”
真是瞎胡闹,怕是得赔了买卖。
周香萍理解,“五哥儿也是想解解家里难,汤老板成了那样,看着半年都没出过门,汤嫂子照看,那么大院子吃喝嚼头都得花钱,日子不易。”
“老汤还是有远见,知道自己一倒做不了买卖,院子租了出去,就剩汤嫂和五哥儿,吃喝肯定是够了,五哥儿别好心给办砸了,买卖可不是好做的,回头亏了钱,又连累的家里更不济了。”朱四觉得吃租金过日子安慰妥当些。
整条街,谁不知道老汤家半拉院子向外租了三年,租金四十五两银子呢。
周香萍闻言看过去,竖着眉头说:“你这话浑说了,前头五哥儿那桩婚事,可怪不到五哥儿头上,都是汤老板相看的,看走了眼。”
“什么叫又连累的,你这话不对。”
朱四见媳妇儿跟他掰扯,当即是认输,“得得得,我说的不对,但我说他一个守寡的夫郎做买卖这话没错吧,他家做馎饦店的,老汤从没烤过饼,还卖的是胡人的烤饼,老汤家可没这手艺,要是做馎饦买卖那还行。”
“你别说,老汤病了半年,说起来我还怪想老汤那一手煮羊汤手艺的,也不知道怎么做的,那羊汤鲜、香,半点不腻,还有些甘,听说最早汤哥还是流民,愣是靠这个手艺在奉元城扎住了根……”
周香萍听男人说汤家,说着说着吹起老汤来了,做买卖汤老板是有本事,但她就是不喜欢这人,汤老板不疼惜孩子,五哥儿模样俊俏漂亮,性格也好,虽说话少一些,但勤快啊。
坊间邻居谁不夸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