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盾构机的设想,塌方 ,有人被埋了
刘国璋虽是政工干部出身,这些年也没少研究技术,瞬间意识到盾构机的可行性。
“这盾构机效率高,节省人力,确实是个好东西.不过,看上去技术挺复杂的,成本应该不低。”
刘国璋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
盾构机作为大型工程机械,在后世的价格一度高达3.5亿人民币。
虽然李爱国考虑到这年月的技术条件,做了不少简化,但是盾体结构、刀具与刀盘等必要的结构却不能节省。
就算是自己制造,成本也远超过一台蒸汽机。
“老师,盾构机的成本确实很高,不过它特别安全,只要配合注浆法,可以将事故率降低至百分之三一下。”
听到这话,刘国璋有些动心。
这年月使用炸药来开凿隧道,除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外,还特别的不安全。
每次开凿隧道,都会发生一些事故。
“爱国,你尽管放手去干,铁道技术所这边全力支持你。”刘国璋当场拍了板。
不过该如何干,还是有讲究的。
李爱国考虑到盾构机的图纸已经搞出来了,建议把研制工作放在前门机务段。
一来,前门机务段整备车间有优秀的工人师傅,在他们的配合下,能够更快研制出盾构机。
二来,前门机务段是基层单位,没有那么显眼,很多事情操作起来更方便。
只是就算是要研制出盾构机,也是几个月后的事情了。
李爱国提出应该缓一缓郊区的实验隧道挖掘工作,免得发生什么意外。
毕竟一旦盾构机研制成功,将会大大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介时,深挖将没有任何技术难度。
“你先等等。”刘国璋没有回答李爱国,而是突然站起身,走过去关上了办公室门。
再回到位子上的时候,他的脸色严肃了起来。
李爱国意识到这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讲了,连忙坐好,双手放在膝盖上。
刘国璋提出了一个问题,“爱国,你真的以为深埋还是浅埋,是技术难度和成本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李爱国愣住了。
他仔细一想,就觉察出了事情有点不对劲。
这是个战天斗地的年代,无数看似困难无比的工程,都能够顺利完成,更何况是一条地铁?
刘国璋点上根烟,抽一口后,伴随着烟雾又吐出了一个问题。
“现在世界上实行浅埋的主要是小美家和小欧家,老毛子的莫斯科则采用了深埋,最大深度高达100米。”
“咱们的地铁学习对象是老毛子家的地铁,建工局曾经派人前往莫斯科做了长达数学的考察。按说咱们应该像老毛子那样采取深埋的办法,建工局却建议选择浅埋。”
“老毛子派来专家组帮咱们规划,老毛子专家组却摒弃了自己的优势技术,依然坚持让咱们选择浅埋”
“这是为什么?”
空气中烟雾缭绕,刘国璋讲到这里,戛然而止。
李爱国感觉到浑身发冷。
地铁在这年月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地下防护工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莫斯科地铁的确发挥了避弹所的重要作用,为取得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在老大哥却要求小兄弟修一个浅地铁再联系到两家最近的关系变化,这背后的心思已经不言而喻了。
上面正是看出了这一点,于是屡次驳回建工局和老毛子专家的请求,为主张深埋的工程局创造机会。
(其实在后世,京城地铁虽然因为各种原因,看似采用了浅埋的办法,深度却高达40米,远超了浅埋的概念。
并且后期在地铁的上方,还构筑了厚度高达1米的混凝土盖子)
一根烟抽完,刘国璋将烟头按灭在烟灰缸里,看着李爱国说道:“爱国,有些事情你知道就行了,不要掺和进去。”
李爱国明白老师的维护之意,点头道:“老师,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只讨论技术,不涉及整治。”
这正是刘国璋满意李爱国的一点。
这位学生曾数次有机会涉足到“整治”中,但是每次却及时抽身,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搞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上。
两人闲聊几句,确定了盾构机的研究计划。
“就这么决定了,我现在通知邢段长。”刘国璋恨不得马上就看到盾构机,他准备拿起电话。
这时候,电话突然响了。
刘国璋吓了一跳,犹豫了片刻,接起了电话。
“喂”
刘国璋的脸色难看起来,失声道:“什么?工地出事了?”
李爱国也吓了一跳,站起身问道:“老师,怎么了?”
“是董工打来的,工地发生塌方事故,现在具体情况还不清楚。”
刘国璋放下电话,整个人迅速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