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封杀你的工厂【求订阅】

团队,和李云海是合作关系。

  李云海出了巨资,请他们研发,当然也要请他们跟进生产。

  研究出来的产品和技术,只有量产,投放市场,才能产生效益。

  工厂初创是最难的,因为没有前车可鉴,也没有工厂可以让工人去实习。

  因此,整整半个月时间里,李云海都待在工厂,和纪文姝等科研人员一起,反复的教导员工,进行前期一次次的试生产。

  现在的四海耗材厂,最主要的产品,就是生产碳粉。

  碳粉也是最重要、消耗最多的复印耗材。

  300人的工厂,每个员工的月工资是25元钱,其中包括全勤奖、绩效奖等等。

  这个工资水平,放在当时来说,算是中等水平。

  对农村闲散没事做的人来说,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收入。

  员工们都很感激李云海,做事也兢兢业业。

  这些员工里面,有李云海的叔伯兄弟,也有没出五服的兄弟姐妹,就算不是同一个姓的人,仔细论起来也会沾亲带故。

  但李云海在培训的时候就说过了,工厂就是工厂,不讲人情面子!

  不管你是我哥哥,还是我的妹妹。谁干得好,我就提拔谁,谁要是懒散不作为,轻则扣除工资奖金,重则开除出厂,我这里不养闲人。

  员工们知道李云海不是说笑的,也就不敢乱来。

  平时管理工厂的人是林小凤。

  林小凤在意大利的时候,就做过生意,和前夫合作,开过一家皮革制品厂,她不仅有大学学历,还有留洋经历,有工厂的管理经验。

  她平时不苟言笑,总给人一种严厉的感觉。

  而且她和员工们都没有亲属关系,管理起来格外严格。

  有林小凤坐镇,员工们也不敢偷懒。

  李云海是四海耗材厂的厂长,林小凤是副厂长。所有重要的管理工作,都由他俩扛。

  除了他俩之外,厂里的其他管理人员,全部从现有的员工当中进行提拔和任命。

  到三月二十号,工厂生产出来了第一批碳粉成品。

  碳粉的包装盒上,印的是“光彩”的品牌。

  光彩两个字,代表四海耗材厂生产的碳粉,打印出来的颜色,光彩照人。

  另一方面,这是国产的第一款碳粉,也算是为国人争足了光彩。

  有了产品,便要打开销路。

  李云海有四海商店可以代销。

  在此之前,他都是销售东洋和米国生产的碳粉。

  四海商店卖出去这么多的复印机,各个单位对碳粉的需求量极大。

  市面上的碳粉,价格昂贵,不管是东洋的还是米国产的,以黑色碳粉为例,要卖到32块钱一公斤,一吨就是3万2千块钱。

  而四海耗材厂生产的碳粉,同样的大小,只卖8块钱一公斤,价格只要进口碳粉的四分之一。

  饶是如此便宜,李云海的四海商店,还能从中赚到5块钱每公斤!

  因为四海耗材厂的出厂价,只要3块钱一公斤。

  耗材厂和商店,虽然都是挂四海的牌子,但耗材厂是李云海和林小凤合伙开的,所以商店和工厂的财务,是独立核算的。

  出厂价3块钱一公斤的碳粉,工厂还有60%的纯利润!

  可以想见,这里面的利润到底有多大。

  碳粉按制作方式可分为化学碳粉,也就是聚合碳粉,和物理碳粉。

  和物理碳粉相比,聚合碳粉粒径小、分布均匀,打印时分辨率高、光泽度好、废粉率低、定影温度低、生产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远低于传统物理法。

  物理法碳粉的毛利率约30%,化学法碳粉毛利率高达60%!

  四海耗材厂生产的碳粉,便是采用的化学生产法,所以毛利率极高。

  李云海又联系了科文和五一文,让他们代销光彩牌碳粉。

  科文和五一文,和四海商店是竞争关系,但在国产耗材上,他们没有选择。

  如果不和李云海合作,他们就完全没有活路。

  有了8元每公斤的国产耗材,谁还花那个冤枉钱,买32元每公斤的洋品牌?

  五一文的赵金平,第一时间就和李云海达成了合作,并把光彩碳粉,摆放到了最显眼的位置,一旦有客人要买碳粉,也是优先推荐国产品牌。

  科文的老总犹豫了一下,还想拿捏李云海,但没用多久,他也只能乖乖的主动上门来承销国产碳粉。

  因为洋品牌完全没有了销路!以前科文的老顾客,进店一问,有没有光彩卖?没有?那对不住了,我们到四海商店去采购。

  为了赚钱,为了留住老顾客,科文的老总,也不得不代销光彩牌碳粉。

  李云海和科文之间,一直都在暗地里竞争和较劲。

  但是,李云海从来没有使用过什么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em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