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祭奠

  正月底,守在敬龙城协助整体发展的余良,终于等来了发现硝石矿的消息。

  还好派出的是有采矿经验的人员,他们按照余良的描述,仔细回想自己所见过的矿石,几经周折,才找到了一处硝石矿。

  要是没有他们,这茫茫大地,不知道要多花多久的时间,才能找到这处矿石地点。

  得到消息后,余良马不停蹄地赶往矿山。

  硝石矿的位置在敬龙城范围内的一处洞穴,洞穴的墙壁上,密密麻麻的,全是余良所描述的矿石。

  余良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下来。

  发现了这处洞穴,虽然矿石的数量并不多,但比起拿着箩筐四处收集的要多几百倍。

  “召集人员,开出合适的工钱,立马进行开采!”

  余良下达了开采的命令,他自己则带走几块矿石原石回到兵工厂,找来几名协助人员,进行提纯工作。

  具体是怎么个提纯法,余良从未上手尝试过。

  在他前世所学的知识中,有一些军事类的书籍,记载过怎么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生产和获取一些重要的物资。

  硝石矿提纯,他还有一些印象!

  经过破碎、研磨、溶解、结晶等工艺步骤,每一个步骤他失败了再尝试,尝试了再失败,一次又一次。

  整整耗费了五天的时间,才得到一部分能用的,提纯过的硝石。

  成功了!

  接下来,就是按照成功的这个步骤,再反复的进行尝试,把纯度提高。

  全程和他制造火药时一样,他每一个步骤要达成的目的,都详细的讲述给了身边的人。

  现在,他身边的人,都是他绝对信任的人。

  传授他们这些方法和原理,是余良想培养一批专业人员,好应对以后必将到来的,大规模生产!

  不对这个技术进行垄断,这个技术才能成长。

  说不定跟在他身边的这些人,有一个对这件事情很有兴趣。离开余良后,自我研究,不断革新,以后很有可能琢磨出更好、更快、更节约成本的办法?

  工业不就是这样进步的吗?

  矿石一车车地运回到临水村。

  临水村经过重建后,分成了两个村落,一个村落是被张扒皮烧掉的,现在没有住人的老村落,一个村落是后期修建的新村落。

  借着被烧掉的老房子作为硝石提纯的生产基地,陈壮牛、胡刚这种绝对拥护革命军工作的、以及这几天一直跟在余良身边帮忙学习的人员,由他们进行带队,硝石提纯工作正式开展。

  从这以后,一桶又一桶的硝石,运到兵工厂,开始制造火药。

  之所以没有把硝石提纯的生产基地与兵工厂合在一起,是因为兵工厂的保密程度太高,但矿石运输是一个明面上的工作,无法掩人耳目。

  只能单独把硝石的这一部分独立出来。

  同样,这样也能保证,一处地点被发现,不至于所有的秘密都被一锅端掉。

  余良这面一切都在正常的在发展,统筹新兵训练的余田,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训练。

  所有的,近三千名的新兵,经过近一个月的队列训练,完全的换了一个面容。

  他们有了最早的那批革命军的影子,站如松、坐如钟、一板一眼,皆能展示出一个良好的形象。

  而在新兵们转入下一个阶段前,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时刻。

  缅怀烈士活动以及立功受奖表彰大会。

  这是余良就近段时间,各项工作,都在按部就班、没有什么意外的情形下,决定的。

  余良早就想抽个时间举行这两件事情。

  正好抽新兵们厌倦枯燥训练,即将转入下一个阶段训练的节骨眼,举办这两件事情。

  这比给他们上十节政治教育课,都要管用!

  二月初五,一大早,敬龙城的居民们就听见震天的口号声。

  他们全都被惊醒,虽平静了几天,可并没有让他们觉得远离了战争,听见声音的第一瞬间,就是紧张地朝着外面的街道看去。

  是又要打仗了吗?

  直到他们看见的是一队队整齐的队伍,正沿着街道跑出西城门,往天水村方向赶去时,才松了一口气。

  还好不是打仗!

  随即,他们好奇这些战士们,这是去干吗呢?

  一些没有什么事情的人,跟随在大部队的最后面,带着看热闹的心情,去一探究竟。

  看热闹嘛,只要日子过得过去,是大多数人成本最低的消遣方法。

  战士们出了西城门,来到双峰垭口,过了双峰垭口再往前走,到达天水村、石园村、临水村三个村子的岔路口。

  在岔路口的边上,原来是一片几块田大小的平地。

  此时,这处平地上,立了一块巨大的石碑,碑文铭刻着‘革命军烈士陵园’几个大字。

  石碑后面,是新修的二十二座坟头!

 &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