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换新装

  吃过早餐,战士打扫完什内的清洁,做好了出操训练的准备。

  在中庭集合完毕,值班的李大风屯长却没有下达‘跑步走’前往训练场的口令,而是在规整队伍,报数后,大喊一声‘立正’,转身跑向队伍一侧的余良。

  停步,立正,敬礼,目视余良:“报告队长,全员集合完毕,应到九十七人,实到九十七人,请指示!”

  余良回礼:“入列!”

  随后余良李大风两人擦肩而过交换了位置。

  做什么?不去训练吗?

  是要讲什么事情吗?

  战士们一时间有些疑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稍息,讲一下!”

  余良站在队伍前方,说道:“今天上午不组织训练,是发放津贴和服装。我念到名字的,出列去会议室找林导员和余田参将,领到津贴和服装后,仔细核对数额和尺寸。若有出入,第一时间向什长汇报。明白了吗?”

  发津贴和服装了?

  发钱和发服装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战士们顿时心中心花怒放,但碍于队伍的纪律,都不敢有过大的反应,只能在脸上表现出来。

  那是一个灿烂,那是一个亢奋啊!

  “李大风!”

  “到!”

  第一个进入会议室的是屯长李大风,战士们的目光跟随着他,等待了一会,看着他抱着一堆衣服出来,都恨不得自己的脖子再长一点,能看得仔细一点。

  “刘有地!”

  “余明!”

  一个接着一个,有序的进入会议室,又带着灿烂的笑容出来回到队伍,让边上还没有领到东西的战士侧着脑袋越发激动,忍不住压着声音询问:“多少钱?多少套衣服啊?”。

  全队近一百人,花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全部发放完毕。

  “这黑色的,一共有两件,是我们日常训练,和行动时...”余良讲述了一遍各类衣物的穿着的时间和场合,才解散了队伍。

  解散后,在什长的带领下,战士们迫不及待的回到什里,开始一遍又一遍数着津贴,以及试穿新衣。

  “呜....”有个别战士捧着手中的银子哭了出来,“银子啊,我有银子了。”

  按理来说,哪怕是如此贫苦村子出来的战士,也不至于为了二两银子就有这般反应。

  他们虽平时从田地里得到的收入不多,但也不是没见过银子的人。

  之所以这般,所有的战士都是因为一个原因。

  那就是这笔钱,是第一笔真正意义上,他们能够自由支配的钱。

  以往,家里秋收以后,交掉地主的田租以及敬龙城规定的赋税,剩下的粮食基本上就只够家里的口粮,哪怕某一年收成好一些,有多余的粮食,变卖换了几两银子,这笔钱也要留来添置衣物农具,偿还种子钱,修缮房屋等等,每一颗铜板都有固定的去处。

  “看管好自己的钱财。”余良声音在宿舍区外响起,是在提醒,“可以交给各什长暂时保管,或者交给余粮曹,写好家庭地址,他可以帮你们带回家里。”

  数完了一遍就能数清的津贴,战士们的精力开始放到新发的服装上来。

  原来营部那些个当官说的话,竟都是真话。

  说要在宿舍装上下床没过几天就装好了上下床,大多数战士在自个家里,基本上十二三岁了,都还和父母挤在一张床上,不是不能多建一处房间,也不是没有制造木床的技术,确实是农活太多,人很累,也没有时间。

  到了这里才真实的体验到一个人独处一张床的快乐。

  说要发衣服,现在也统一发下来了。

  衣物这种长期使用,坏了能补的东西,在这里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把它当成了一件传承的东西。

  父亲有了新衣物,旧的就传给儿子;叔伯们的衣服小了,穿不下了,就传给年轻的下一辈。基本上一件衣物都得经过好几人好几年,有的甚至穿得衣裤明显不合身了,但没有新的换下,愣是强硬的穿在身上,绷得难看。

  一次性发五六件衣裤,他们哪见过这阵仗啊?

  还全都是崭新的!有的人活一辈子都穿不了这么多。

  “还挺合身!”有的战士将作训用的黑色衣服上身,虽没有镜子看不见整体的样子,但脖子以下的样子还是能看见的,上下打量一番,感觉很满意。

  “这样一套的有两件?要不,送一套回家给家里人吧!”

  很多人不约而同的都有了这个想法,让本来在会议室统计要寄钱战士的余大伯,遇到难题了。

  “领导,这衣服能和银子一样,能帮我带给家里人不?”

  “领导,我也是,不止这一件,还有这大衣也是。这么暖和,我爹一到冬天就腰疼,有了大衣御寒,肯定就不痛了。”

  会议室排成了长队,记录的余大伯也不敢做余良命令以外的事情呀,正打算去向余良汇报一声呢。发现长队排到中庭的余良刚好过来。

  怎么回事?寄个钱咋还排上队了呢?

  得知情况后,余良一时语塞,竟沉默了一下。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