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这是个机会
务也有一些了解。
据她所述,央视98年全年的广告业务营收才8亿多一点,可是到了99年,仅仅前半年,就已经创造了16亿的营收,直接翻了一番。
后来辞职了,她不知道后续的情况,但仅仅从目前的情况来开,国内的广告业务就是一片蓝海,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绝对会很好。
所以我想,我们公司现在这么多人,专业院校出来的导演就有不少,是不是可以再接触一下这方面的业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辅点点头,朱颖的眼光确实不错。
从97年开始,国内的广告业务就持续发展,从一开始的全国电视台收入不足一亿,到了10年的单单央视一家就收入就高达六百多亿,每年都在翻倍的往上涨。
现在确实是一个入场的好时机啊!
其实李辅早就已经想过了这些,只是没有和朱颖提及罢了。
既然她现在说起,李辅也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公司成立广告部门没有问题,不过一开始我们都没有经验,不能看到别人吃肉了就急吼吼的跑去也想要分一杯羹,得一步一步的来。
这样吧!先找猎头公司,挖一位在广告行业深耕过的人,负责这个业务,按照你的想法来,小规模的去做,先试试水再说。
看一看市场反应,要是反响好的话,那再加大投入。”
朱颖没有反驳,这是稳妥的做法。
“另外一方面,借着这个机会,联系一些广告主,看看他们对电视剧中的广告植入有没有兴趣。”
“广告植入?”
“对,今年年后要拍的那部《流星花园》是一部现代剧,里面有大量的机会可以植入广告,比如衣服品牌,饮料,汽车等等。
你先去接触接触,要是合适的,就谈一下。”
李辅没有具体了解过现在的广告市场,所以他不知道现在的广告商对电视剧中植入的广告接受程度怎么样。
虽然小钢炮早在97年拍摄《甲方乙方》的时候就已经尝试过在电影中植入广告。
后来尝到了甜头,在拍摄《非诚勿扰2》的时候,更是疯狂的植入广告,被观众吐槽自己花了电影钱,然后去看了一部广告片。
可那是因为冯小刚的电影开创了国内贺岁档,有了一个贺岁档之父的招牌,才让他的电影有那样的待遇。
李辅才迟迟没有说起这个,就是因为拿不准市场。
不过现在朱颖既然主动提及了,那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让她先去操作吧。
成不成都无所谓,反正《流星花园》就是一部捞金的作品,一是为了打响公司在电视剧这个圈子的知名度,以后好卖剧,二是给公司新招募的人一点事情做,为公司创造营收。
说完广告的事,朱颖又递给李辅一个文件。
“这是今年半年公司的总结,以及年终的安排,需要你签字确认一下。”
从成立公司以来,公司就制作了两部作品。
一部是《再见,金环站!》,那是自己为了锻炼团队,然后顺便完成自己的毕业作品的的作品。
现在的互联网还没有后世那么发达,没有渠道将短片变现。
虽然可以拿到国外D类电影节中看看,能不能获个奖项什么的。
不过含金量太低,李辅懒得操作。
所以当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以后,就待在公司保险柜里面吃灰了。
再一部就是《夜店》,现在还正在拍摄,算不上完成。
除了自己在没有成立公司之前拍摄的《活埋》,从中影获得的两百多万票房分成以外,今年在影视行业,基本上没有收入。
唯一的收入竟然是来自凤凰传奇。
离谱!
自己一重生者,忙活这么久,竟然还没有这两人唱歌赚到的钱多。
不过,想想她们赚到的钱,最后大部分都进了自己的腰包,心中又平衡了一些。
当初自己为了布局未来的彩铃市场,提前筹备了现在的音乐工作室。
可是现在看来,满满的都是惊喜啊!
翻到下一页,李辅看得肝疼。
钱没赚到多少,可是这花销,就像不是钱一样,每天都哗哗哗的往外流。
不管是公司购买的大量专业设备,还有人员扩张以后的场地租赁,办公用品的采购,以及员工的工资,都是一大笔的开支。
为了吸引人才,公司的员工工资本来就高,花销更是庞大。
这一看,自己还真的有必要去看一看凤凰传奇了,毕竟说是他们养活了公司都不为过。
同时李辅也发现了,公司现在的产业布局,是极为不健康,不合理的。
特别是在赚钱这方面,全公司影视业务,基本上没有赚到钱,这像是什么回事。?
所以拍摄电视剧刻不容缓了,现在的电影市场总值本来就不高,拍电影虽然是高雅的艺术,可以艺术哪有赚钱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