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大典时(2)

  此刻,有太监上前高喊,“祭祖大典开始,奏乐。”

  音乐响起,回荡在整个祭台之上,国师手持一把锋利的宝剑缓缓上前,站定后高举宝剑,剑锋直击上空,剑身闪烁着寒光,令人不寒而栗。国师口中念念有词,大监在旁配合着国师,随着他们的动作,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变得凝重起来,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涌动。

  众人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期待。

  随着最后一剑落下,整个场面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紧接着,一名宫人小心翼翼地捧着三炷香走上前来,恭敬地递给皇帝。皇帝接过香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走向前方的神龛。接着,皇帝缓缓跪下,双手合十,默默地祈祷着。众人见状,也纷纷跪地俯首。

  皇帝虔诚地将手中的三炷香插入香炉中,并轻轻抚摸了一下炉壁,皇帝转身面向众人,用洪亮的声音说道:“愿上天佑我云国,风调雨顺,昌盛繁荣!”

  众人齐声回应道:“愿上天佑我云国,风调雨顺,昌盛繁荣!”

  这时宫人的声音响起“祭祖大典,成!”

  宫人端上来笔墨和云盘,皇帝题字“紫气东来,洪福齐天”八个大字。

  众人又是叩首谢恩。

  祭祖大典结束,朝臣均前往大殿。这时,突然有人大喊“不好了,城外二三十里地发现了异动,有别国军队侵入。”

  “什么?”一时间,人心惶惶,大臣们都来不及反应。

  “岂有此理,什么人,居然敢直指京都。”皇帝气愤不已,选择祭祖大典本就不安好意,而且之前并未有任何异常,即使祭祖前面接到探子的消息,但皇帝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是敌军入侵。

  “这可如何是好?”

  “啊是,事前没有任何征兆,真是打了我们个措手不及。”几位大臣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兵部呢?武将呢?怎么不出来回话?难道我云国没有人能带兵打仗?”此时皇帝一发话,大殿鸦雀无声,谁也不敢上前。眼看就要攻到京都了,居然没人愿意冲锋陷阵,这些个朝臣平时论功行赏倒是积极,关键时刻不见人影。

  一时间谁也没有说话,大殿沉默的气息让人压抑。云炯想了想,此刻时机到了。

  “父皇,儿臣有话想说。”

  “嗯?讲。”

  “儿臣认为,此次敌军不会真的攻城,只是想扰乱大典,让百姓恐慌,他们真正的意图必是边关,我想边关此刻定是失手了,所以儿臣...”云炯刚说到此,就有边关现报前来,说是阳城失手,下一步便直指西域了。云炯料想的不错,而这一切恰到好处。

  “什么?西域乃是云国大城,能开采的资源丰富,万一失守,后果不堪设想。”皇帝大怒。

  “父皇,儿臣愿领兵前往,收回阳城,保住西域。”云炯跪地而求。

  “云炯,你可知你在说什么吗?”

  “儿臣知晓,虽然儿臣人微言轻,但是儿臣想一试。儿臣愿立军令状。”本想反驳的大臣此刻全部沉默,云炯此举定是有万全之策,但是军令状,可不是谁都敢立。然而此刻确实没有合适的人选。

  “好,不愧是朕的好儿子,即刻拟制,封四皇子云炯为端王,赐端王府,接大将军之职,领军十万,前往阳城击退敌军。对了,你的表弟落君逸便入兵部侍郎吧。”云炯的每一步都在计划之内。李公公将将军印一并交予云炯。

  “儿臣定为父皇分忧,保我云国万里江山。”云炯接印离开,当天就破了京都之患,直奔西域而去。

  云炯这棋略高一筹,不但被封王,还有了大将军的兵权,顺便让自家表弟落君逸进兵部,帮他看家,原来这才是云炯的计划。凤绝知道后不得不佩服云炯的睿智,一箭三雕,到底是后生可畏啊!

  “凤老,现今该如何?”秦钟在等,等凤绝主动告知。

  “你猜的没错,随风,便是容妃之子,当今三皇子。老夫之所以隐瞒,是因为想保全随风,但没有想到让云炯做大。”

  “凤老,现如今我们必须得想理由让路随风入皇帝的眼。哪怕见一面。”

  “不可,不到万事俱备,皇帝不能见他。”

  “可是有了其他计划?”秦相问道。

  “老夫让随风去夺盟主令。”

  “可是朝堂不允许和江湖...”

  “放心,他会易容,不会有人认得他。为今之计,兵部已经安插了云炯的人,我们要想办法在他的人上位之前得到兵部尚书的位置。”

  “那凤老觉得何人适合?”

  “上届的新科探花,姚子俊。”

  “他?”

  “是啊,已经三年了,这届科举马上又开始了,他还在翰林院的一修编,且跟朝廷盘根错节的关系无牵连,皇帝不是想任用清流吗?姚子俊便是这股清流。且他聪慧,懂得隐藏锋芒,落君逸心思深沉,这步棋,就是他二人的交战了。”

  “凤老放心,日后定会推举此人。”秦相心想,也该帮三皇子认祖归宗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刻的路随风还在追查“少东家”,对于大典的事情也是略知一二。

  “随风,那个人醒了。”沈佳期一直在照看那个人,现在人一醒便赶忙来通知路随风。

  路随风赶来,沈佳期帮忙关好门,便守在门外,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