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校场领饷,不必披甲。

浸于魏忠贤的讲述时,江宁大步迈出队列,“扑通”一声,直挺挺地跪倒在地。

  声如洪钟般说道:“臣江宁,恳请陛下为戚家军将士主持公道,还他们清白!

  罪魁祸首王保,犯下如此滔天罪行,恳请陛下将其凌迟处死,诛其满门,以祭戚家军数千冤魂!”

  江宁说得慷慨激昂,满脸正气,不少官员都被他的话打动。

  他手底下的小弟们见状,也纷纷站出来表态支持。

  可就在这时候,跪在江宁身后的温体仁悄悄凑到他耳边,小声提醒道:“江大人那王保十几年前就已经死了,想要把他凌迟处死,怕是没法实现了。”

  听到这话,江宁瞬间尴尬得满脸通红,心里暗自叫苦,忍不住腹诽:刚才那官员怎么不把事情说全乎了,这下可好,自己闹了这么大一个笑话!

  好在魏忠贤反应迅速,立刻高声说道:“老奴恳请陛下为戚家军主持公道,掘开王保的坟墓,取出他的尸骨,挫骨扬灰,以此祭奠戚家军数千冤魂!”

  这下,满朝文武就像被投入巨石的湖面,瞬间炸开了锅。实在是魏忠贤这提议太过惊世骇俗。

  毕竟大家都在朝堂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心里都有各自坚守的规矩与原则,其中一条便是“祸不及家人,人死账销”。

  可如今魏公公竟把这尘封几十年的旧账翻出,还打算彻彻底底地清算,怎能不让他们心生畏惧?

  万一哪天这样的事落到自己头上,那可如何是好?

  紧接着,反对的官员越来越多。

  魏忠贤见势,不着痕迹地使了个眼色,他的心腹小弟们瞬间心领神会,“噗通”一下跪倒一片,为他和江宁呐喊助威。

  令人意外的是,江宁的小弟们也有不少站出来,纷纷表态支持江宁和魏忠贤。

  朝堂上,支持与反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这时,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沉思片刻,而后猛地站起身,神色肃穆,正气凛然地开口道:“传朕旨意!王宝残害忠良,冤杀数千戚家军将士,罪无可恕。

  朕准魏忠贤所奏,将其开棺取尸、挫骨扬灰,以祭数千戚家军冤魂。

  同时,朕代神宗皇帝下罪己诏,为戚家军平反!”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惊,谁也没料到,这位刚刚登基的少年天子竟如此有魄力。

  就连首辅孙承宗也赶忙站出来,试图劝阻。

  然而,朱由校大手一挥,决然道:“谁都无需再劝,朕意已决,不必多言!”

  眼见天子态度如此强硬,又有魏忠贤这个祸害,在一旁煽风点火,江宁这个“搅屎棍”从中搅局,此事便就此定下。

  随后,方正化扯着嗓子高喊“退朝”。

  紧接着,一众文武大臣怀揣着各自复杂的心情,缓缓退出大殿。

  刚走出没几步,江宁和魏忠贤就被方正化叫住,一同前往东暖阁。

  二人进入东暖阁,只见朱由校正坐在龙椅之上,手持毛笔,笔尖在纸上飞速游走,似乎在奋笔疾书。

  江宁和魏忠贤见状,都没有贸然开口打扰。

  过了片刻,朱由校写完手中的诏书,直接递给方正化,语气坚定地说道:“送司礼监用印,然后将此诏明发天下。”

  江宁心里明白,这正是朱由校代他爷爷万历皇帝所写的罪己诏。

  最后,朱由校笑着说道:“这里没外人,都起来吧,别拘着那么多规矩了,自己找地方坐。”

  魏忠贤闻言,恭恭敬敬地站起身,依旧站在一旁。

  江宁可没这么多讲究,径直搬起一把椅子就坐下了,随后笑着说:“陛下,有茶水不?

  今儿早上臣到现在一口水都没喝,在朝堂上喊了半天,嗓子都快冒烟儿了。”

  见江宁这样,朱由校也不生气,随手扔给江宁一块糕点,笑着说:“茶水没有,朕请你吃块糕点。”

  江宁一把接住,笑着吃了起来。

  这时,朱由校叹了口气:“神宗皇帝多年不上朝,留下这么多烂摊子,朕还得给他收拾,越想越气,真想把他从棺材里拉出来。”

  魏忠贤赶忙劝阻道:“陛下慎言!”

  朱由校尴尬地笑了笑。江宁算是听明白了,自家这位朱兄,敢情是气极了,想把他爷爷拉出来也挫骨扬灰。

  随后,朱由校感慨道:“俞龙戚虎,当年名震天下,戚继光,俞大猷,为我大明四处征战,平定倭寇,立下汗马功劳。

  不曾想,他们二人最后都难以善终。”

  这时,一旁的魏忠贤赶忙开口安慰道:“陛下,此事与您无关,并非您的过错。”

  朱由校感慨说道:“但他们毕竟是大明的臣子,朕如今贵为天子,就有必要为他们平反昭雪,所以朕决定追封他们二人爵位官职,以表尊崇!”

  江宁赶忙跪倒在地:“皇上圣明!”

  朱由校笑了笑,说道:“江兄啊,你说朕追封他们什么爵位比较合适呢?”

  江宁想了想,说:“要不追封为王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