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身份猜测

  老赵自然是不知道的。

  “那,郎君您可知道那两人的身份?”老赵问道。

  “我猜出来一些。”李复脸上的笑容笃定,似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跟着他们俩来的,应该还有一些护卫吧?”李复说道。

  老赵点头:“是,都在宅子外面候着呢。”

  “有护卫随行,而且,那老爷子身边的那个人,是习武之人,一直在前厅门口站着等候的那个人,你不觉得他奇怪吗?”

  老赵仔细的回想了一下。

  那人有些年岁了,但是却没有蓄须。

  那说明,他的身份.......

  是个太监?!

  老赵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睛。

  “一直在咱们前厅门口站着的那个人,是宫中的内侍?!”

  “没错。”李复应声说道。

  “那个老爷子,是从宫里来的,能够身边跟着内侍,带着武将,外面还有护卫,能让裴家人对他点头哈腰,恭敬有加的,你说,会是谁?”

  老赵站在原地,久久没能做出反应。

  那必定是宫中的那位陛下啊。

  随后,李复又将手中的文书递给了老赵。

  “看看这印章。”李复笑道。

  老赵颤颤巍巍的接过那文书,看到最后落款鲜红的印章,上书四个字:唐公叔德

  唐公,叔德。

  众所周知,陛下在登基之前,前隋的时候,袭爵唐国公。

  一般人,谁敢在印章上刻“唐公”二字。

  这对大唐来说,可是有不一样的意义的。

  “果真是当今陛下。”老赵瞪大了眼睛,抬起头来看向了李复。

  “怎么样,现在你还觉得,我跟他们是亲戚?”李复笑道:“那可是皇帝啊,我要是跟皇帝有关系的话,那我便是皇室宗亲,是关陇李家之人。”

  李渊的儿子们现在都好好的在长安城待着呢,连儿带女的二三十号人,哪儿会丢到外面去。

  “其实,我觉得也说不定。”老赵说道:“那人跟我说,郎君您长的特别像他的一位家人,再者说,此事是他们主动找上门来的,可不是咱们找上他们的。”

  李复笑了笑:“若真是如此,那便让他们证实了之后,再说吧,否则,咱们瞎兴奋个什么劲儿呢。”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李复心里却是忍不住想。

  若真是如此,即便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室宗亲,那有个名头也够了。

  真是要瞌睡了就有人递枕头了。

  有趣。

  如果是真的,那就是李渊当年在外面欠的风流债?

  原主的母亲可是未婚先孕,是被送到这边庄子上来的,从原主的身世上来讲,其出身还真不可能有多普通。

  这一点李复早就想明白了,但是他没想到,竟然跟李唐皇室有关系。

  “郎君,当初夫人去世之前,不是给您留下一块玉佩吗?”老赵说道:“说不定,那就是信物,夫人也是期待您能够认祖归宗的。”

  “此事情你也与他们说了?”李复问道。

  老赵有些心虚,点了点头。

  “那就不着急了,该着急的是他们。”李复说道。

  反正不管怎么着,自己有安身立命的本事,现在有了手上这张文书,就李渊的这个印章,就足够他在长安城好好做生意不被人惦记了。

  其他的,只要不是真金白银,那都先往后稍一稍。

  而且,这事儿吧,决定权可不在自己手里,又何必因此多想而患得患失呢?

  老赵也未曾想到,自家郎君竟然如此淡然。

  那可是天家!

  来的那可是陛下!

  怎么自家郎君一点激动的模样都看不出来呢?

  老赵不明白的是,还有什么能比他一个现代人突然来到大唐成为了泾阳县的一个小地主更为震撼呢?

  至于身份问题,等尘埃落定之后再高兴也来得及。

  眼下有这纸文书,要赶紧将变蛋生意做起来。

  “老赵,从今天开始,庄子上的鸡蛋,咱们这边全收了。”李复说道:“两文钱一枚,有多少要多少,还有,买些鸡仔回来,咱们庄子上的庄户要做到家家都养鸡。”

  “是。”老赵应声:“郎君,如果是做变蛋生意的话,那鸡蛋收购回来之后,要在咱们宅子里加工吗?”

  李复点点头:“暂时就只在咱们宅子里加工,有多少算多少。”

  “那厨房院子里的杂房可能地方不太够。”

  “那就把西院空置的屋子全都收拾利用起来。”李复说道:“柳娘一个人人手不够,那就让她调制配比,从庄子上再招揽几个人,来这边上工。”

&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