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举头三尺有神明

  这名本地书生话音刚落,马皇后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去。

  不等她开口劝朱元璋,朱元璋就看着这名本地书生,横眉冷眼道:“继续说啊!”

  “怎么不继续说下去了?”

  这名本地书生看着此刻面如张飞的朱元璋,还真被吓了一大跳。

  虽然此刻的朱元璋只是穿着一身布衣,可他那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气场,也不是一个年轻书生可以扛得住的。

  可也就在此刻,一队巡街衙役,刚好与书生迎面而来。

  书生看见他们走来之后,又瞬间昂首挺胸了起来。

  “说就说!”

  朱元璋见这书生竟然真的敢‘顶风作案’,瞬间就一股火气直冲天灵盖。

  “你他娘的还真敢说啊!”

  “老子告诉你,什么人都可以说陛下的不是,唯独你们这些读书人没有资格说陛下的不是。”

  “陛下开国艰难,国库空虚,可即便如此,还是勒紧裤腰带,鼓励办学。”

  “如果不是他的话,你们还能有书读?”

  毛骧等人见朱元璋突发大火,下意识的按住了腰间刀柄。

  马皇后见状,也并未及时出言劝谏。

  因为她也觉得朱元璋说得对,她也觉得这个年轻书生不是东西。

  谁都知道他朱元璋读书不多,可也谁都知道他朱元璋,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帝王。

  他不仅重视皇子的教育,还致力于恢复华夏的文脉传承。

  开国之初,国家那么艰难,但他还是在洪武三年大兴恩科,只是这场恩科的考试成绩,实在是太差了点。

  他为了恢复华夏的文脉传承,真就是勒紧了裤腰带在鼓励办学!

  而眼前的读书人却不仅不知感恩,还说出如此让人寒心的话,那换做她也会气火攻心。

  当然了,她也断然不会让毛骧他们真的动刀!

  她只想让她家重八发完火之后,她再语重心长的教育这读书人一番!

  可也就在马皇后如此思索之时,这名年轻书生却不仅没有受教,还昂着脖子大声道:“你吼什么吼?”

  “我现在就告诉你,我上的学堂,就不是陛下花钱办的。”

  “陛下鼓励办学的钱,就没有一文下发到我们这边境小县。”

  “我上的学堂,是我们林大人出资开办的!”

  “算了,我也懒得和你掰扯,听你这口音,一定是来自京畿之地。”

  “你是陛下的‘脑残粉’,我不怪你!”

  话音一落,这名年轻书生就要昂首离开这里。

  “站住!”

  “咱让你走了吗?”

  朱元璋话音一落,原本随侍四周的护卫,就同时上前一步。

  书生见他们腰间佩刀,忙大声道:“怎么,你还想光天化日之下动刀啊?”

  “告诉你,在我们大同县地界,就没有哪个带刀的,可以在大街上把刀拔出来的。”

  “我们林大人允许你们带刀进城,可不是让你们耀武扬威的。”

  “他只是体谅你们来路不安全,也懒得替你们保管,毕竟这一路上,可没有我们这里太平!”

  这一回,不仅朱元璋快要气炸了,就连毛骧等人也觉得受到了羞辱。

  他们可都是上过战场,手上人命不下百条的军中精英。

  这人居然敢说他们拔不出来刀?

  现在的他们,只要等朱元璋一声令下,就一定会把刀拔出来,齐齐架在此人的脖子上。

  他们倒是想让这个可恶的书生看看,他们是否能顺利把刀拔得出来。

  可也就在此刻,他们的身后就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以及严厉的斥责之声。

  “你们怎么回事?”

  “在大街上吵闹,还一副想要拔刀的样子,想去吃牢饭了是吧!”

  朱元璋等人刚转过身去,他们就被这队巡街衙役给包围了起来。

  书生见巡街衙役走来,就赶忙跑到带队班头那里,简要说明了情况。

  班头点了点头之后,就挥手示意他离开,剩下的事情交给他们来处理。

  书生离开之后,班头就看着朱元璋,还算客气道:“你有什么话,对我说,有什么问题,我来解答。”

  “但我还是把丑话说在前头,如果敢说林大人半句坏话,我就不会对你们这么客气了。”

  朱元璋看了看这群对他们虎视眈眈的衙役,当即就明白了一个问题。

  果然不出他所料,他关起门来搞发展,就是背着他收买人心。

  很显然,这里的人已经是心里只有他林昊林大人,没有他这个皇帝朱元璋了。

  真要是让这种人做大,他那个噩梦不成真才有鬼了!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