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金手指不是系统!
姜齐此刻满心抗拒,实在不愿去上学。原因无他,只因他的金手指已然启动。
此前,在他视野中不停旋转的圆形图标,此刻竟自动拉伸变形,化作了一个对话框。
这便是自己的金手指?
一个对话框?
这实在是超乎他的想象。
这个对话框不停地闪动,其中还有一行文字。
“宿主遇见水浒人物,天满星——美髯公——朱仝,世界认知中……AI智能正式启动!”
这个时候如果姜齐不搞清楚自己金手指的用途,别说上学,就是现在让他登基他都没心情。
应付完孔先生和自己父亲的催促,姜齐一个人躲在客栈的房间里,探索着这个对话框的用途。
他惊喜地发现,只要自己凝神盯着对话框,心中所想的文字便会自动输入其中;默念 “删除”,那些文字瞬间如同被光标精准选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可这看似神奇的功能,究竟能发挥什么实际作用呢?
“这有什么用?” 姜齐暗自思忖,念头刚落,对话框里便出现了这行文字。紧接着,他又下意识盯着对话框末尾那个形似放大镜的图标,在后世的网站里,这图标通常用于搜索,此处想必也不例外。
随着意念一动,刹那间,姜齐的整个视野被一份详尽的文档所占据 ——“AI 智能使用说明”。
“厉害了,我的金手指!” 姜齐内心激动不已,脸庞涨得通红,双手紧紧握拳,在空中一阵挥舞,难掩兴奋之情。
待仔细研读文档说明后,姜齐知晓,这个金手指堪称一座知识宝库,能够搜索后世网络上的所有知识,只要是网络中存在的内容,无论巨细,都能为他精准呈现。
在后世的互联网时代,网络知识浩如烟海,真假难辨,且数量之多、内容之繁杂,哪怕穷尽一生,也难以将其全部读完。更何况,这还是个具备 AI 智能的系统,能依据他的问题给出最合理、最精准的回答。如此一来,往后他岂不是能这般介绍自己:本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和;明阴阳之变,懂八卦之理;晓奇门遁甲之术,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小太公姜齐是也!
“嘿嘿!嘿嘿!”
“郎君!老爷唤你去县衙,赶紧收拾一下!” 就在这时,门外家仆气喘吁吁地跑来,急切的呼喊声瞬间打破了姜齐的美梦。
姜齐这时候心中已经有底,自己的金手指既然可以找到任何答案,那自己还有什么心虚的?
呃……
不对,还有自己那拿不出手的笔迹!唉,看来这练字之事,终究还是得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去练习。
姜齐跟着家仆急忙忙的来到县衙,又随着孔先生迈步到了衙门里礼房。
礼房之中,两名与孔先生气质相仿的老学究正坐班值守。他们身着略显陈旧的长衫,头发微微花白,双眸之中透着沉稳与深邃,仿若一汪古井,波澜不兴。精心打理的山羊胡,更添几分儒雅之气。
两位老先生见孔先生进来,先是起身,恭敬地拱手行礼,随后目光齐齐落在姜齐身上,上上下下打量起来。
“倒是有个读书人的模样。” 其中一位老先生缓缓开口说道,“既然是孔先生的高徒,进入这县学自然不在话下,只是……”
“这是你们郓城县的教谕张盛张夫子,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也是县学山长。而我添为本县训导。”
孔先生这时对姜齐介绍道:“这位艾漳艾夫子也是你们本地有名的饱学之士,之后在县学里学习,可要勤加问询。”
“学生见过张夫子,艾夫子。”姜齐这边也是连忙施礼,“以后学生必将聆听教诲。”
“嗯,”张盛笑着捋着胡子,询问了一句,“学到哪里了?”
姜齐恭恭敬敬的回答,“回先生,基础蒙学已经学完了……”
“背来我听。”
姜齐看了一眼孔先生,见他微微颔首,随即束手站立,开始闭目背诵。
背诵而已,对姜齐来说还是很简单的。
这边姜齐流利的背完,那边两位老夫子的点了点头,两人对视一眼,在书案上齐刷刷写了几笔。
那位张盛张夫子又问道:“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何解?”
姜齐略作思索,有条不紊地说道:“首言仁德。仁慈乃仁德,仁为体,慈为用,慈本为仁,同出而异名。仁,五德之首,父母之爱子,慈也,故称高堂为慈母。隐恻,仁慈之心也。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造次为唐突也,人于仓促之时,仁德仍在,乃造次弗离。‘节义廉退’乃信、义、智、礼。节为气节、操守,所谓人应守节而不变,此信德也。孔子曰‘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廉为操守,不苟且,在五德之“智”。退为谦、逊、礼,是礼之德也。此四句中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俱全,但仁统四端,唯仁,生义礼智信四德,故仁占五德之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嗯。”张盛又点了点头,眼光大盛,笑着对孔先生道,“学的不错,基础扎实。看来若先后继有人了啊。”
至此,姜齐才知晓自己的启蒙老师名为孔若先。他不动声色地借助 AI 智能搜索一番,得知宋神宗熙宁元年袭封衍圣公的是孔若蒙,且兼任曲阜县主簿。如此看来,自己这位启蒙老师来历不凡,与衍圣公同辈,难怪当时县令都要亲自出席为其举办的洗尘宴。
姜齐看着三位老书生在那儿相互夸赞,足足持续了一盏茶的工夫,才跟随孔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