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志得意满

  邓骁一马当先,于前方引路,众人正欲随行,杨烨悄然谏言:“主上,此人新降,怎可轻信他一面之词?”

  高楷淡笑一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既投效于我,我自视他为肱骨。”

  何况,谛听可非恶兽。

  杨烨赞道:“主上心如明镜。”

  前方,邓骁放慢脚步,悄然观察。却见高楷策马跟随,毫不迟疑,不禁暗赞一声:“高将军,颇有容人之雅量。”

  他虽无奈投降,却并非心向高楷,之所以献策,不过希冀于回返凉州,见机行事。

  如今,见高楷丝毫不疑,对他信任有加,不禁心生惭愧。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不该。”

  一时间,他心中摇摆不定,连日来所见所闻,这高楷颇有英主之相,纵然与陛下相比,也毫不逊色。

  “陛下与高楷,究竟谁堪为天下之主?”

  ……

  且说赵元谦率领三万铁骑,直奔河州,来至枹罕城下,抬头一观,城高池深,不愧一座坚城。

  “此城易守难攻,倒要耗费一番功夫了。”赵元谦拧起浓眉。

  左右郎将笑道:“大将军何出此言,我等大凉健儿纵横天下,攻无不克,西域不知多少雄城,皆被我等踏破。”

  “这区区小城,不闻一名,又有何惧?”

  赵元谦摇头失笑:“我年过不惑,却是老了,雄心不再,竟出此迟暮之言。”

  “尔等所言不错,我大凉铁骑,怎是陇右黄口小儿可比。”

  左侧郎将拱手道:“大将军骁勇睿智,壮心不已,谁敢言老?”

  “待攻破枹罕,踏平兰州,擒杀高楷,凭此大功必能封侯拜相,高居庙堂。”

  赵元谦抚须一笑:“借你吉言。”

  右侧郎将赞叹道:“大将军料事如神,高楷果然居心叵测,于广武设伏,诱使我等深入。”

  “然而,他断然不知,大将军技高一筹,兵分两路,一面派关郎中前往围城。”

  “又率中军绕开广武,直取枹罕,待拿下河州,金城不过囊中之物。”

  “届时,高楷纵然有三头六臂,也无力回天。”

  赵元谦难掩得意之色:“世人皆道我大凉健儿有勇无谋,实则我等铁骑纵横无敌,用不上阴谋诡计。”

  “大将军光明磊落,实为我等楷模。”左侧郎将感叹一声,忽又想起一事,拧眉道。

  “大将军,倘若高楷派人越过琵琶山,突袭凉州,断绝粮道,那该如何是好?”

  赵元谦微微冷笑:“我怎会毫无防备?”

  “白亭戍有重兵把守,明威戍已设埋伏,至于武安戍,虽然艰险,亦有一支暗卫,伺机而动。”

  左右郎将齐声惊叹:“三路齐备,粮草必然万无一失,高楷若铤而走险,定落入股掌之中,插翅难逃。”

  “大将军算无遗策,我等钦佩。”

  赵元谦摆了摆手:“有备无患,方能解后顾之忧,一往无前。”

  “传令,即刻攻城,早日拿下枹罕,奔赴金城。”

  “是!”

  令旗摇动,战鼓擂响,三万西凉铁骑齐齐驭马冲锋,声势震天动地。

  枹罕守卒见状,不由面色发白,口干舌燥。

  城头之上,沈不韦面沉如水:“敌军势大,锋芒毕露,我等不可硬拼,须得坚壁清野,御敌于城门之外,保河州不失。”

  身侧,狄长孙颔首附和:“主上正是此意,令我等务必坚守,绝不可擅自出击。”

  沈不韦郑重道:“主上之令,纵然粉身碎骨,我亦当严从。”

  “只是,主上深入凉州,着实太过弄险,祸福难料。”

  狄长孙正色道:“吉人自有天相,主上身负十州之地、百万军民之望,必能转危为安,一举功成。”

  两人商议片刻,各自镇守城门,严阵以待。

  ……

  凉州,姑臧城,皇宫之中。

  大凉皇帝张雍,头戴通天冠,高坐金玉床,威严难测。

  其人龙骧虎步,目生重瞳,额有奇骨。

  年少之时,曾有道士偶遇,为其相面,却惊叹不已:“龙章凤姿,紫气凝成华盖,有朝一日,必为天下之主。”

  此话一出,天地失色,风云变幻,一道晴天霹雳震响,这道士倏然兵解归天。

  左右众人无不敬畏,传言张雍,当据天下。

  张雍不负所望,及至弱冠之年,熟知书籍,颇有智辩。

  更以万贯之财,称雄于凉州,喜好周济贫苦,结交豪侠。

  正逢天下大乱,便于天佑十年,聚众起兵,攻占姑臧,斩杀刺史,席卷凉州各地。

  其后,攻城略地,仅仅一年,便尽取河西道七州,战无不胜,势不可挡。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