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魏国主力

  魏崇延不得不下令退守汉江以北,但他不知道,他的噩梦刚刚开始。

  李恪在江宁称帝后,便开启了北伐之路。

  魏军在汉江以北的防御,被李恪打崩,战线一度推进到淮河以北。

  若不是六年前的最后一次北伐,李恪突然病倒,恐怕夏军已经打到魏国国都。

  这一切,在场的魏国君臣都亲身经历过。

  “陛下,三路主力齐发!”最爱打仗的右相贾政道率先发言,“泰山压顶之势灭夏。”

  “朕知道,朕问的是如何去实现。”

  这下就把贾政道问懵逼了。

  我贾政道纸上谈兵,从千里战略转移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能跟你说三天三夜!

  但你要是问我如何操作,那对不起,我不是不会啊,我是瞧不上那种雕虫小技!

  “三路齐发,主力打徐州!”魏无忌说道。

  魏崇延看了一眼闻渊,问道:“闻卿以为如何?”

  “臣以为打东线的目的是为断夏国的赋税,但听闻韩世忠在秦州,若将主力放到东线,恐有不妥。”

  “对!朕也是这样想的!”

  显然魏崇延心里还有李恪带来的阴影。

  当年的局面,吴国内部崩塌,主幼国弱,大臣一盘散沙。

  刚登基的魏崇延何等意气风发,发百万之兵南下,摧枯拉朽。

  当时,姑苏城所有的吴国大臣都跪在城门外,迎接他。

  各地大儒已经争先恐后为他魏崇延开始写书注经,

  谁曾想到,秦州的那个人,竟然能彻底翻盘,甚至反攻。

  “韩世忠在秦州,我们主力若打徐州,会给韩世忠充分的准备时间,这不妥!”魏崇延继续说道,“若能消灭韩世忠,夏国将士气大跌,取徐州如探囊取物。”

  “但秦州很难打。”魏无忌说道,“不仅仅有韩世忠坐镇,秦州的风陵渡号称天堑,击败我们击败了秦州所有夏军,夏军只需要退守南岸,以水师防守,我军将无计可施。”

  “那就在北岸铸造船坞,与夏军水上作战!”魏帝说道。

  “我们不擅长水战。”魏无忌坚持道。

  “不擅长可以招募擅长的,我们都占领了秦州,秦州自然有擅长水性的人。”魏帝继续坚持道,“闻渊,你说是不是?”

  “臣之所以坚持主力打秦州,除了韩世忠在秦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什么原因?”

  “秦州是汉江的上游,拿下秦州,我军可顺江而下,直达夏国的江宁,攻克江宁,夏国亡。”

  “说得对!”魏帝拍案而起,“说得对!”

  “但秦州不仅仅有夏军,还有晋军,臣担心必要的时候,晋国会出手。”魏无忌再一次反驳。

  “晋军都是一群酒囊饭袋。”魏帝毫不掩饰地说道,“卿大不可必担忧。”

  “但听闻晋国三公主可不是省油的灯,这几年,秦州晋军被她训练得井井有条,太行晋军这两年战力也在明显增加。”

  “一个女人罢了!”魏帝冷哼一声。

  “臣……”

  魏无忌还想坚持说,被魏帝打断:“朕知道你急着想打东线,你的理由真不是反对,朕只是担心韩世忠。”

  “既然陛下如此担忧,那就增加兵力。”闻渊突然说道,“主力两线作战,东西同时攻打!”

  “可行?”魏帝问魏无忌。

  “可行!”贾政道先抢答,“请陛下给臣一支精锐,臣去徐州取陆康人头!”

  “右相此次劳累过度,就不要再奔波了。”魏崇延淡淡道。

  “可行,陛下。”魏无忌道。

  “那就这么定了,若两线出击,闻渊领三十万大军,东线放置二十万大军如何?”

  “臣觉得东线必须放三十万以上。”魏无忌说道。

  “为何?”

  “一旦从徐州渡过汉江,快速占领常州和苏州,必须要有大量兵力,否则会快速摊薄,被夏军集中兵力攻打,就不好了。”魏无忌仔细地分析,“若是不占领苏州和常州,就无法切断夏国的粮草。”

  魏崇延点了点头,看向闻渊,闻渊说道:“臣只需要十五万精锐!”

  “那就这么办,西线十五万,东线三十五万!”

  “还有一件事。”魏无忌说道。

  “还有何事?”

  “江宁城的斥候发回来的消息称,夏国在秦州召集五十万大军,是韩世忠亲自召集。”魏无忌如实地说道。

  “五十万?”魏帝愣了一下。

  “但这就和我们的人在江宁宣称我们发兵百万一样。”魏无忌补充道。

  “那就是假的?”

  “绝对是假的,他们越是如此,必然越希望我们的主力去西线,我们不能上当。”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