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00

时候,他不得不先向市场运送一批货物,防止那些等不及的客人闯入自己的印刷厂。

  开放售卖之后,就等于将压力转给了本来就亚历山大的书店店长们。

  约瑟夫也是无可奈何,但能挣钱总归是好事,由于和赫尔曼关系良好,他手上有一千本的额度,当然,他不会暴露这个数字,只神秘兮兮地表示,“如果你想要,我这就将你加入我的第一批购买名单里,由于这部作品的字数比之前多一些,赫尔曼先生给的价格是五镑六先令。”

  “当然要,给我留两本!”欧文喜不自胜,看吧,和书店店长打好关系就是如此明智!

  “限购一本,那么,是寄送,还是亲自来拿呢?”约瑟夫询问道,“为了避人耳目,我们只能明天半夜的时候去印刷厂取货。”

  欧文立刻决定道,“这附近有什么旅馆吗?等你们半夜运回来,我立刻来购买。”

  在这么难买又贵重的书籍面前,他不敢相信任何跑腿,是的,他要第一时间拿到这本书籍,反正在旅馆里住一晚也就几个先令,他完全花得起这笔钱。

  约瑟夫熟练地劝说道,“真的不必如此,你难道还不相信我吗?既然你已经预订了,就肯定会给你留下来的。”显然,不止欧文一位客人想到这一点,或许可以说,有钱人的想法都是相似的。

  欧文想到俱乐部的那本留言簿,郑重地摇摇头,一旦“分批次购买”的消息被哪怕一位想要炫耀自己的客人分享出去——这是很有可能的!听到自己能够第一时间拿到新书,他就很想跟人炫耀——他真担心等他来的时候,约瑟夫的那点可怜额度就被抢购一空了。

  约瑟夫意思意思劝了几句,见他坚持,只好提供了附近旅馆的地址,“说是我推荐的,可以提供一点折扣。”

  欧文立刻出发,去找这些地址的旅馆,霍利维尔街只是一条狭窄的小街道,在这条街上并没有什么旅馆,最近的旅馆位于维奇街。

  维奇街的名声和霍利维尔街一样声名狼藉,街道弯弯曲曲,左右两侧的笨重招牌吱吱作响,在这条街北侧一个小庭院的拐角处,坐落着“白狮”客栈,上个世纪最有名气的小偷、伊丽莎白所看黄背书的主人公杰克·怀尔德的许多事件都发生在这里,随着黄背书的流行,也有不少游客来住。

  其实在维奇街和霍利维尔街的接壤处,还有一家“斑点狗”旅馆,欧文听说过它的名声,是赌徒和骗子的聚集地,所以压根没敢去询问。

  好在欧文来得不算太迟,在白狮旅馆询问明天的房间时,旅馆老板表示,“还有最后一间房,奇怪,明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他这个月的生意都没有今天那么好过。

  欧文松了口气,立刻交了押金,在他登记自己名字的时候,他看到又一位一看就和这条街、这个破旧旅馆格格不入的少年踏了进来,询问明天是否还有房间。

  “没有了,最后一间房间也被这位客人预定了,”老板摇摇头,指了指欧文。

  少年懊恼地道,“我就知道。”

  他匆匆地离开,或许是去寻找别的旅馆了。

  欧文不由得庆幸,还好自己下手得快,不然恐怕要去别的街上找旅馆了。

  第二天傍晚,在家吃完晚饭后,他编造了个不回家住的借口,成功入住了这家爆满的旅馆,等到夜色降临,他打了个哈欠,努力说服自己不要睡着。

  老实说,他从前可没想过自己会为了一本书籍那么拼命,但是一想到拿到这本书,将在小伙伴心目中获得的地位、在俱乐部大肆炫耀的场景,他立马就不困了。

  很多聚会都会举行到半夜甚至凌晨两三点,夜生活对卢恩顿来说并不罕见,他熬到半夜还算精神,一看怀表已经十二点过了,便马上走出房门,在夜色里向霍利维尔街走去。

  放在平常时候,他是不敢半夜三更在小街小巷里走动的,好在和他一样出门的旅馆客人不少,一行人很有默契地、成群结队地走向各自的书店。

  约瑟夫正在将小板车上的书籍清点入库,他在书店前面插了两把火把,欧文这才发现前面已经有一队长长的队伍了!

  天啦!他们到底从哪里钻出来的!

  “你们什么时候过来的?”欧文震惊地问向第一个排队的人。

  “一直没走,”这位客人打了个哈欠,絮絮叨叨地解释说,“上次我没来排队,结果过了一个月才买到,还是一本二手书籍,这次我就算是通宵排队,也要拿到这本新书!”

  欧文震撼于这位客人的毅力,默默地走到了队尾。

  “太夸张了,”排在前面的客人和他聊起天来,似乎想通过聊天赶走困意,“我一直以为只有我才会半夜来买书呢。”

  “我也是,”欧文心情复杂地道,“你知道吗?我入住的那家旅馆,住客都已经满了,我猜他们可能和我们一样。”

  “哇,”这位客人很给面子地感叹了一声,“我是半夜坐自己家的马车过来的,我的马夫还在街口等我呢,看样子,他得等上一会儿了。”

  见排队的人越来越多,约瑟夫赶紧加快了自己的清点速度,确认无误之后,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地售卖这批来之不易的书籍。

  没过多久,欧文便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异世界冒险手册》,他怀揣着这部珍贵的书本,打了个哈欠,回到旅馆自己的房间,倒头就睡。

  第二天,当他睡意朦胧地离开旅馆,立刻被霍利维尔街人头攒动的景象震惊了。狭窄的街道两旁挤满了各色人群,穿着时尚的年轻人正在排队,急着赶往附近剧院的观众一边在人群中穿梭,一边困惑地左顾右盼,还有那些低声交谈的书商和贩子。他们手里拿着新鲜印刷的书籍,试图吸引过行人的注意。

  可以想像,要是他现在才来的话,估计一本都抢不到。

  摸了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