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0

果不其然:“阿父,他们这是在做什么啊?”

  叶胥看着两个并排站着的小不点,蹲下去摸了摸他们的头,温声道:“这是在收集鸭绒。”

  “鸭绒?”这次不仅是叶岁锦,连叶岁桉也好奇的看了过来。

  “是啊,这鸭绒是为了给我们做衣服。”

  “衣服,可是我们不是有衣服吗?”说着叶岁锦指了指自己的衣服。

  “这些衣服是我们在这里穿的,可是我们马上要离开这里,那里天气寒冷,到时候我们穿这般薄的衣服会受不了,所以阿父就给你们做了一个新的衣服。”

  说着叶胥拿出了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说一模一样,是真的一模一样。

  那两件衣服从布料到款式均是一丝不差,甚至连针缝的大小都很是均匀,像是拿尺子量过一般。

  原因无他,只是因为若是他们两个穿的不一样,另一个肯定会闹,总是觉得哥哥/弟弟身上穿的就是最好的,哭着喊着要穿对方身上的那件。

  叶胥无法,只好什么东西都准备一模一样的两份。

  这次也不例外,怕他们两个会闹,叶胥只好让人准备了一模一样的,甚至连绣娘都是一个人。

  最后叶胥甚至还告诉绣娘,让他每一针的针缝大小都一样。

  绣娘从未听到过如此无理的要求,谁能保证每一针落到不同的地方,还能保持间距相同。

  但因为是知府大人的吩咐,绣娘只好忍了一下。

  就当绣娘以为自己可以交工时,叶胥竟要亲自来检查一番。

  绣娘只觉得这知府大人不相信他的手艺看向叶胥的眼神很是幽怨。那模样似乎是怪叶胥不相信自己。

  似乎是绣娘幽怨的眼神太过明显,叶胥想忽略都难,只好解释道:“若是两件衣服不一样,家中的两个孩子会闹。”

  虽然叶胥这般解释,但绣娘总觉得这是叶胥在敷衍她的借口。

  她又不是没有见过知府家的那两位小公子,哪个不是知礼懂事,怎么会像知府大人说的这般。

  她之前给两位小公子量身长时,哪一个不是乖乖的让她量,全程没有丝毫不配合,让伸手就伸手,让站直就站直,甚至她量完了一个准备离开时,另一个非让她再量一次。

  虽然她心中纳闷:明明他们二人身高,长相,各个方面都一模一样,她明明量过一次,怎的还要再量一个,

  绣娘想着量一个就成,没必要多花费一些时间再量一个。

  可另一个小公子说什么都不愿意,非要她给他量一次。

  她看了看知府夫郎,她现在还记得知府夫郎那时候的眼神,是那种有种麻木而又无奈的心酸。

  第127章 她见知府夫郎没什么意……

  她见知府夫郎没什么意见, 才给另一个小公子量的。

  果然最后量得两个小公子的各个尺寸都一样。

  丈量完尺寸后,两位小公子都很有礼貌的同她道谢。

  她就说这两个小公子很是知礼,若非如此, 又怎么会这般礼貌的同她道谢。

  每次她给掌柜的公子量尺寸时,他们总是不配合,还对她颐指气使,可是这次知府大人家的公子同她道谢, 这知府家的公子不是有教养是什么。

  明明知府家的那两位公子就很是有礼节, 知府大人竟然在外面这般败坏他们二人的名声, 绣娘很是不解。

  绣娘虽是心中不解,但知府家的事情也不是她一个小女子能质疑的。

  因为调令已经下来了,要尽快去赴任,叶胥便发动了一家人集体收拾行李,至于知州府的下人,叶胥一个也没有带走。

  因为此次去营州路途遥远, 再者, 营州的天气同楚庭相比根本就是天壤之别。

  叶胥怕他若是真的带一些下人过去,他们会适应不了营州的气候,水土不服, 从而上吐下泻。

  若是到了城镇找到医馆给他们寻大夫还好, 就怕到时候他们在荒郊野岭, 找不到一个大夫给他们看病, 而因此失了性命, 当真是得不偿失。

  况且伺候叶胥他们一家老小的这些下人,都是土生土长的楚庭人,叶胥是真的怕他们在路上出了什么差错。

  于是此次叶胥前去赴任,只是带了来时一起的马夫和那个做饭的婆子, 还有纪修为等几个护卫,其余的人一个没带。

  由于路途遥远,叶胥一家人也走了将近小两个月。

  这不仅是因为楚庭与营州之间相差甚远,还有就是叶胥是有意放慢前行的脚步。

  从现实层面上来说,这次出行也是叶岁桉和叶岁锦人生中第一次出远门。

  叶胥便想借此机会,也能让两个小家伙见见这大好河山。

  因为从楚庭到营州之间相差千里的缘故,楚庭和营州之间不仅是气候的差异,还有风土人情的不同。

  叶胥想他们走慢一些,不仅能欣赏一下这原汁原味的风景,也能让他们兄弟二人开阔一下眼界。

  不至于以后他们的眼界就只是局限于家里的一亩三分地。

  于是,这次赴任叶胥便不像第一次那般急于赶路。

  第一次赴任因为陶青怀了两个小家伙,到了最后他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