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多方掣肘,军事理念推行之困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愈发坚定:“本王深知,我大唐将士勇猛无敌,但如今的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李豪深吸一口气,胸腔中那颗原本躁动不安的心脏,在哥舒翰的仗义执言下,奇迹般地平复下来,仿佛干涸已久的土地,终于迎来了一场甘霖。

  他目光如炬,扫过在场每一位将领,那些原本充满敌意和嘲讽的眼神,此刻或多或少都发生了微妙变化。

  李豪知道,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一个能够彻底扭转局势,让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们,真正理解并接受他理念的机会。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再像之前那般紧绷,反而带着一种从容不迫的自信,一种历经磨难后的沉稳,开始了他的陈述。

  “诸位将军,我知道你们久经沙场,战功赫赫,都是我大唐的顶梁柱。”

  李豪语气诚恳,没有丝毫的轻视或贬低,他知道,想要说服这些骄傲的将领,首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

  “但是,时代在变,战争的形式也在变。”

  李豪的声音陡然一沉,仿佛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我们不能总是抱着老一套的战法,固步自封,那样只会让我们在未来的战场上,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

  李豪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仿佛两把出鞘的利剑,直指人心。

  他开始详细阐述自己的军事理念,从战略层面的全局谋划,到战术层面的灵活运用,每一个细节,他都力求讲得清晰透彻。

  李豪的声音时而高亢激昂,如同战鼓擂动,催人奋进;时而低沉舒缓,如同智者低语,引人深思。

  他不仅仅是在讲述理论,更是在分享一种全新的视角,一种超越时代的军事思维。

  谈到武器装备,李豪更是如数家珍,他详细描述了未来火器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大唐现有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改进现有兵器的具体方案。

  他从旁边武器架上亲手拿起一支长枪,拆解开来,详细讲解每一个部件的作用,以及如何改进才能提升其威力。

  在讲述后勤补给的重要性时,李豪的语气变得格外严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李豪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我们必须建立一套高效的后勤保障体系,确保每一位将士都能吃饱穿暖,有充足的武器弹药可用!”

  他详细阐述了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并结合大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军需仓库、优化运输路线等一系列建议。

  这些建议,都是李豪根据他在现代所学,结合大唐的实际情况,深思熟虑后得出的。

  最后,李豪谈到了士兵训练的重要性。

  “我大唐的将士,勇猛无敌,这是我们的优势。”

  李豪先是肯定了将士们的勇武,然后话锋一转,“但是,光有勇武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更加科学、更加系统的训练方法!”

  他详细介绍了现代军队的训练模式,包括体能训练、战术训练、协同作战训练等等。

  李豪甚至当场演示了一些简单的战术动作,他动作敏捷,身手矫健,完全不像一个养尊处优的皇子,反而更像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兵。

  这些战术动作,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军事哲理,让这些久经沙场的将领们,也看得眼花缭乱,啧啧称奇。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新奇的训练方法,心中既感到震惊,又感到好奇。

  随着李豪的讲述,大厅内的气氛逐渐发生了变化。

  那些原本对盛王抱有敌意的将领,此刻也收敛了傲气,开始认真聆听起来。

  他们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显然,盛王的话,已经触动了他们。

  他并非只是空谈理论,而是以实际案例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新式军事理念的优势。

  他甚至当场演示了一些简单的战术动作,让这些久经沙场的将领们,也看得眼花缭乱,啧啧称奇。

  哥舒翰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点头赞许。

  其他将领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嘲讽和不屑,变成了好奇和思考。

  然而,就在李豪的军事理念逐渐被军方接受的时候,朝堂上的风向却发生了转变。

  张九龄等保守派大臣,对盛王的举动极为不满,他们认为盛王的军事理念过于激进,会破坏大唐的稳定。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一场针对盛王的无形风暴正在酝酿。

  那些平日里道貌岸然的文臣们,此刻却像一群嗅到血腥味的鬣狗,纷纷撕下伪善面具,露出了狰狞獠牙。

  他们接连不断地上奏,奏折如雪片般飞向龙案,每一份都饱含着对盛王的恶意中伤与无端指责。

  “陛下!盛王此人,仗着些许功劳,便目无王法,私自传播兵法,其心可诛啊!”

  一位老臣颤巍巍地站出来,声泪俱下,仿佛盛王是什么十恶不赦的罪人。

  “是啊,陛下!军中将士,本应只知忠君报国,如今却被盛王那些歪理邪说蛊惑,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小主,这个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