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
还累吗?”
赵涟清非常捧场地摇摇头。
“那就好。我在旁边看着你,你可以先睡一会儿。”她用力只手摸了摸哥哥脑袋,轻声道:“我就在你身边,哪儿都不去。”
于是那天晚上,赵涟清竟然真的在沙发上睡着了。沈念趴在他脸颊边,像是一只忠诚的小狗一样守了几分钟,也有些犯困。
半晌,她微微起身,试探着凑到他耳边,喊了声“哥哥”。
赵涟清没有回应。
他的呼吸均匀平缓,似乎陷入了香甜的睡眠。
小姑娘眨眨眼睛,目光缓缓往下,从眼睫到鼻梁,最后到唇峰。他的上唇因为经常微笑所以带着些上翘的弧度,看起来很好亲,只要俯下身一低头就能贴上去,触碰上那抹带着哥哥体温的柔软,令她着迷的日思夜想的柔软。
只要俯下身,只要再低一点点头,他们就能接吻了。
像三年前那个喝醉酒的18岁生日,他们做过的荒唐的、彼此都闭口不谈的事情一样。
可在最后,凑近的唇瓣突然又停了下来。沈念的心里突然萌生出一股巨大的罪恶感——赵涟清最近太累,睡着的样子都带着几分疲惫,他现在不适合接吻,只适合休息。而他如此信任她,真的在她身边睡着了。
他需要好好睡一觉。
他需要在妹妹身边,不设防地睡一觉。
那就暂时收起坏心眼儿,当个好妹妹吧。
……
虽然赵涟清最近工作很忙,但是得知沈念在努力准备拍摄脚本的时候,还是主动提出可以帮忙。
小姑娘只是定了个选题——“申城人的酸甜苦辣”,脑海里也只是有个粗略的构思,等落实到书面上的时候,又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完全没有重心。赵涟清怀着严谨的态度帮她梳理了一下逻辑和线索,最后敲定了一个主题——“甜”。
甜,生活的甜。但不能落入俗套,去讲包饺子大团圆。
味蕾有时候是比大脑更精准的回忆载体,一段味道可以代表一段人生经历,在某年某月某日,正在经历人生转折点的你,比如正在参加校园招聘面试,中午午休的时候去吃了一家鸡蛋灌饼,后来披荆斩棘拿到offer后,再去吃那家灌饼总能回忆起当时紧张不安的心情。
她想通过探索申城的小店味道,来走进一段寻常申城人的回忆。
而这家能够呼应“甜”这一主题的小店叫味鲜餐厅,是赵涟清给予她的灵感。
“这个老板之前是你的客户,应该是做工程的大老板吧,”周末早上,沈念坐上了赵涟清的车,看着点评上的餐厅资料,有些疑惑:“怎么会转行做餐厅呐?”
车子缓缓发动,赵涟清平静道:“据我了解是生活所迫。不过具体情况,需要你来调查清楚。这也是今天我带你过去的目的之一。”
她原本是想问哥哥要来客户的联系方式,先通过电话采访把脚本搞定。可是赵涟清却觉得实地拜访一下更有效果。想着第二天是周末,沈念也没什么安排,便答应了下来。
于是一大清早,她便被赵涟清从床上拉了起来,打着哈欠坐上了车。
餐厅在另一个区,开车过去需要半个小时,一路上赵涟清把客户的大致情况和她介绍了一下。
情况其实很简单,一个做工程的小包工头在春节前卖掉了自家的房和车,给手底下的农民工发了工资,让他们高高兴兴回老家过年。自己和老婆用剩下的一点积蓄盘了一家小吃店,做做小本生意。
沈念听罢,心底有些感慨,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个很好的案例,有对比,有转折,也有足够令人唏嘘的结局。作为打响第一炮的脚本,再合适不过。
不一会儿,车子便来到了一处宁静的居民区。这附近有好几家小区,分别叫来春一村、二村、三村。这几个小区之中夹杂着社区食堂、菜市场、生煎店、熟食店和裁缝铺子,往来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烟火气十足。
味鲜餐厅在来春一村附近的街道上,是个约莫二十多平的小店。正对着马路的玻璃大门窄小,朝里侧大敞着,透明门帘安静垂落在地。
地上摆着“欢迎光临”的红地毯,再朝上看,一块棕色的牌匾悬挂在门上,上面有鲜红的“味鲜餐厅”四个大字。
餐厅生意还不错,沈念刚一进去便看到了三四桌客人,几乎已经坐满了一半。老板娘坐在柜台前,用电脑给一个客人结账。后厨里传来噼里啪啦炒菜的声音,浓郁的味道四处飘散,闻起来还挺香。
听到来客的动静,老板娘头也不抬地说道:“欢迎光临,你们几位啊?”
“两位。”
赵涟清开口。
听到声音,老板娘立刻抬起头,笑容旋即浮现在那张素面朝天的脸上。
“哎哟,赵律师,侬哪能一声勿响就来啦?来来,快坐,请坐。”
她手脚麻利地给结账的客户开完发票,立刻从柜台前出来,拿着清洁布利索地擦了擦最近的桌子,热络地招呼两人坐下:“勿好意思,店里有点忙,没啥好招待。要是晓得今朝你们过来,我早就帮你们定好包厢。”
“不用了王阿姨,就是突然想尝一尝老金的手艺,一时兴起就来了,不想打扰您做生意。”他说罢,伸手拍了拍沈念的肩膀,介绍道:“这位就是我妹妹,念念。”
王阿姨方才一直忍不住打量她,听到赵涟清介绍,眼睛忽地亮了亮:“老听你哥哥讲起你,原来你就是念念呀,老灵老灵额,一看就是乖小囡。”
沈念乖乖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