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
:“那几人来得快去得也快,当时情势紧张,也没来得及关注太多,只觉得刺客似乎并非京中口音。”
项擎听完四皇子描述后,示意身边副手将四皇子所言记录在册,这些刺客大概并非京中人士,而是从外头雇佣的杀手。
得到了四皇子的答案后,项擎转头又对着初微问道:“夫人当初又为什么会给我写那封信,让我关注皇长孙安危?”
“只因着之前在庄王府赴宴之时,曾碰巧见过六皇子一面,他那日有些醉意,出口放了几句狠话,对皇长孙极是不忿。我想着他从前有雇凶杀人解决汤大人的前科,怕他孤注一掷,不得不防,所以才给将军去了书信。”
项擎如释重负地点了点头。皇帝一门心思想要东巡,如今人虽还在京城之中,心却早已飞往千里之外的登州,恨不能找人代自己完成了殿试才好。
到了殿试这日,皇帝强打起精神来询问了一番,在消极怠工心态的影响下,也不觉得里头除了什么为官做宰的好苗子。放眼整场来看,就陆今安家里那个孩子还算不错,有想法,有见识,学问扎实为人也算通透。
殿试开始之前,俞太傅还特地过来提醒过他,说这陆峥已经在之前几场考试中得了五个头名,是有真才实学在的,陛下可以留心一些,莫要错过了这栋梁之材。
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既然陆今安会办事这般周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着自己着想,陆峥这些年在家耳濡目染,想来也不会错。
既然学识人品没得说,那必然是要定为一甲进士,赐进士及第,从状元、榜眼、探花当中选个位子给他。
依着皇帝从前的习惯,长成陆峥这样的少年会优先则为“探花”。
但因为陆今安当年便是探花出身,最后惹得永嘉公主非他不嫁,还弄出那么多麻烦事来,皇帝就不太想把探花这个位次给他,大笔一挥改成了“状元”。
初微虽然对陆峥已然做了安抚,但每每想起陆峥那日状态,心疼之余总觉得有些不踏实,便继续跟着大姐姐继续搞起了玄学,求一些心理安慰。
殿试这日,初微刚刚从兴隆观回来,就听得有人敲锣打鼓前来报喜——
恭喜夫人,陆大公子中状元了。
有了初微提供的信息,这次查案难度至少减了一半。
从前查案都是过程推结果,这次则是结果推过程。
证明题总比解答题好做一些。
陆清沅也出声解围道:“我兄长家这孩子读书一向是好,虽然只在地方学堂念书,但不比咱们京中的孩子要差,田太傅看过他写的文章都说好呢。”
“田太傅最是公正。”又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圆髻夫人道,“他说好那就是真的好了。陆家乃是诗书世家,两位夫人可知这备考县试除了四书五经外,还该读些什么书?我家三郎平日也用功苦学,只是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差点什么。”
为了经营好书肆的生意,初微曾问陆峥要过书单,后来不仅誊抄过两份给了李修然和掌柜进货,还在书册到货后认真阅读过,对书目的名字完全能达到背诵的程度。
给孩子找到合适的教辅书是所有陪读母亲的共同心愿,今日过来的几位夫人都是陆清沅夫家的亲友,初微也想给长姐撑撑场子,便没有藏着掖着,将陆峥列出的书单悉数列出来后,又做了简单讲解,也在不经意间震惊了众人。
几位夫人家中都有孩子,也有让孩子向学的心,但能做到陪着孩子读书还能把备考书籍都看过并吃透的,全京城都找不出几个来。
何况这陆峥还不是林氏亲生的孩子。
几位夫人几乎在一瞬间达成了共识,陆清沅这新弟妹是世上少有的贤惠,也难怪陆家要这般执意娶她进门。
第 24 章 关于陆峥身世的猜测
来到京城的第八天,初微收到了陆峥的来信。
这孩子写信风格和学堂写文章时不太一样,比较白话流水账,初微看得很是轻松。
陆峥先是感谢她换了窗纱,道是这几日都睡得很好,冬日天短,遮光不够明显,等到了夏日效果一定更好云云。
接下来就介绍了他在家中一些日常,这些天来一直认真吃饭,好好学习,还着重提到厨房做的酸辣粉很好吃,小伙伴来家尝了都说好。
在来信的最后,陆峥还说了自己从李修然那里了解到的书肆经营情况,条理清晰且非常详尽,就算初微在家也不定能了解这么详细。
陆今安已经看完了陆峥寄给自己的信,而初微却久久没有看完,本以为是她读得慢,结果仔细一看发现了不对。
项擎过来宣政殿禀告查案结果之时,皇帝正在跟晋王下棋。
听说内卫府项将军要汇报祭礼行刺一案的进展,晋王当即丢下棋子,起身要走,却被皇帝拦下:“都是自家人的事,七弟听听倒也无妨。”
这样一件闹得轰轰烈烈且目标是皇室宗亲的刺杀案,晋王自然对真相也十分好奇。
他原本这番作为只是为着避嫌,既然皇帝这么说了,便从善如流地坐了下来,一起等着项擎说明案情。
在听到六皇子有作案重大嫌疑时,晋王半点也没觉出讶异,只是生出了几分“果然如此”的笃定。
皇帝虽然也猜想过这个结果,但听说六皇子大概率就是此案主使后,还是有些不淡定。
当年三皇子五皇子等人再是争斗不断,也没人直接对同胞兄弟直接下杀手。
况且陆峥还是小辈儿,论起来是老六的嫡亲侄儿,他怎么下得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