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
漂流船越来越近,海贝发现鲸鱼胖大的头部比预想中的还要高,大概有三层船舱的高度,而头部眼睛的部位就是这艘船露在外面的窗户。
最终这艘漂流船在两、三百米外的距离减速,和自家漂流船改为同一方向漂流。
海贝好奇地紧盯,猜测无人机会从哪里出现。
刹车缓速的鲸鱼船鼓起的头部,仿佛是用来喷水的位置的顶盖缓缓打开,像是撑开了好几节金属伞架,露出最中间的空间。
一个大概有一米长的无人机拖着一个金属渔网从滑开的顶盖中飞出来。
海贝缓缓张大嘴巴,感叹着自己见识少了,原来海上不止有各种原始漂流船,还有这样高科技的存在。
海贝甚至很难想象自己驾驭这样一艘漂流船而不出岔子的模样。
虽然漂流船413865521很厉害的样子,但是代入一下自己,高科技也很容易成为灾难。
这种船上肯定布满了各种机械开关线路铺设,若是哪天哪个零部件坏了,鲸鱼头顶的出入口无法打开,海贝无法想象怎么突破船体的钢筋铁骨离开船体,若是哪天通风管道出现问题,这艘漂流船可是除了两个眼睛位置的窗户再没有其它天然平台可以通风。
想要驾驭这样一艘外表酷炫的漂流船,仅仅掌握船体的基本维护是完全不够的,怕是要有手动拼出一艘新船的能力才可以。
海贝叹为观止,越发好奇对方会传送什么样的信息。
无人机依旧是降落在顶层甲板,这次的无人机是个缩小版的飞机的形状,它的机身两侧用喷漆描绘出两组文字,分别是“收各种”和“出各种”。
果然很有个性呢,海贝暗叹。
海贝从这两组文字中体会出一种游刃有余,一种“什么都不缺”“随便换点玩玩”的潜台词。
行吧,那就换点玩玩吧。
海贝从无人机上取下渔网,挂到自家护栏上,然后跑到船舱中整理交换物资。
首先自然是葡萄酒、白酒和蜂蜜各来一瓶。交换完这次,只要再交换三次,葡萄酒就可以成功清空。
基础的食物和燃料对方应该都不缺少,海贝又取了一个新的塑料袋装上一盒未拆封的香薰蜡烛,然后又另取一个袋子塞上了两个鸭蛋,一包牙线,两罐牛肉拌饭罐头,两罐藕粉罐头。
再就是自己新得的鲜藕单独用塑料袋包上两节,
最后再用三个大号黑色塑料袋套在一起,用干燥的淤泥垫底,从水池里捞了两节莲藕苗装上。
算一算,东西虽然有点少,但应该还算是有点新意,就是不知道能换回什么,海贝满怀期待地看着无人机飞走。
第124章
无人机再次飞回来的时候,机身底部坠了一个暗银色金属丝编织的渔网。
渔网的网线在阳光下反射着独属于金属的冰冷锐利的光芒。渔网看起来不大,坠在无人之下也只有一米左右高。
无人机盘旋着降低高度,然后渔网脱钩,落在最顶层的甲板。
无人机径直返航,鲸鱼形状的漂流船的顶盖再次合拢,合上的顶部位置看不出任何缝隙,大鲸鱼转向离开,速度并不是很快,海贝得以再继续观察。
覆盖着软胶层的鲸鱼转过身露出它的尾巴,这个尾巴的后半部分完全没在海水中,无数的白色浮沫从那里漂散,但海贝并没有从那个位置看到强力水柱。这个鲸鱼船除了两个做成眼睛的窗户的位置,看起来就是完全密封的状态,
海贝凝眸看了很久,终于确定大鲸鱼的侧鳍和尾鳍在不停摆动,这种摆动的幅度虽然小,但非常规律,不是自己盯着浪花太久产生的幻觉。
鱼鳍摆动的幅度非常微妙,因为摆动的鱼鳍大部分都没在水中,和海浪完全融为一体,也不知道这套推进设施是全自动机械摇摆,还是需要其它动能供给。这样的移动方式让鲸鱼船看起来更像一条鱼。
这样造型别致,推动力更别致的漂流船,自己也就只有看看的份,以自己这种什么物资都想存一点的习惯,这样造型的漂流船的空间完全不够自己储存物资,也就只能多看几眼解馋。
这种造型的漂流船感觉完全放弃了大规模种植和养殖的可能性。
目送漂流船彻底消失,海贝这才上前拽起扔在地上的渔网,用小推车搬运到中央船舱。
渔网上手的触感非常丝滑冰凉,手感完全不像是金属,更像是上等的丝绸,这个渔网完全摊在地上也不过占去了一平方米左右的空间,这么玲珑小巧的渔网只适合手动,这个大小倒是非常适合拿着下水捕猎。@无限好文,t尽在晋江文学城
渔网的收口位置也不大,攥起来的线口有拳头大小,由一个编得比较粗的金属丝束起,解开这条束缚的金属绳,渔网口就顺滑得自行松开。
自然松开后的渔网口有足球大小,海贝试着拽开渔网口,撑到两个胳膊那么长轻轻松松,失去外力后,渔网又回到原本大小,一点都看不出撑胀后的痕迹。
海贝再去看渔网里的东西,最表层放着一个好像手持电钻一样的电器。
取出后发现这个电器整体只有自己的小臂长,上面还附带一个大概有手掌长的钻头,对照这个小巧玲珑的电器,上面的钻头显得格外粗大,钻头的直径差不多有婴儿拳头大小。
电器的机身上用油漆涂写着小型字体,一侧写着“破冰机”,另一侧写着“充电8个小时”,尾部则在一个按钮附近用极小的字写着“保险栓”。
海贝先打开保险栓,尝试启动电机,确认可以正常运转,就连忙把机子关闭,还是充满电后再试用比较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