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

巳时,御医奉皇后命,前往太后宫里,为贤妃看诊煎药,凤仪宫嬷嬷亲眼见着贤妃饮下汤药,才离去。

  嬷嬷走后,贤妃趴在床沿,不住干呕,大公主取了水给她漱口,哽咽道:“母妃,是儿无能…儿对不住您…”

  贤妃缓过了气儿,她拍拍她的手,安抚女儿:“莫怕,只要皇后出了气就好了,宫里这么多眼睛,再不济还有太后,皇后不敢真的对我动手。”

  五日后,贤妃暴毙。

  大公主抱着母妃的尸首哭的肝肠寸断,几度昏厥,太后气的发抖,“反了反了,简直没法理了!!”

  太后气冲冲寻着承元帝,撵了其他人,冷声道:“圣上,太子死了,哀家悲痛在心,也理解皇后的心情。可天下之大,总要讲一个公道法理,贤妃身子弱,抄经累倒,起不得身给皇后请安,如此情有可原之事,怎么就要了她的命。”

  承元帝还没明白过来,又听太后厉声道:“哀家没给太子披麻戴孝,简直是犯天下之大罪过,罪不容诛,还请圣上一道圣旨赐死哀家,省得哀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承元帝错愕,忙不迭行礼告罪:“母后,儿臣断不敢有此念。还请母后明示,叫儿臣明白。”

  他态度恭敬,又一脸茫然,显然是不知情,太后面色这才好些,但想起贤妃暴毙,又怒上心头,“你不让哀家管后宫,哀家不管,但你纵着皇后胡作非为,难道真要将后宫杀光杀尽,去给太子陪葬不成。”

  “母后言重,儿臣并无此意。”承元帝这些日子与朝臣对峙,无暇关注后宫。他不知皇后竟然猖狂至此。

  他以为皇后只是惩处宫妃泄愤。

  太子和太子妃相继自尽,叫承元帝心中百般愧疚,总疑心自己冤了太子,不断为太子找补,爱屋及乌,才由着皇后。

  承元帝面色变幻,太后见状,再次提起贤妃,心头不禁闪过一抹惧意:“哀家是万没想到皇后胆子如此大,贤妃和永福她们也没想到,贤妃才毫无防备把药喝了,竟害了命……”

  言语间,太后红了眼眶,落下泪来。

  承元帝有些无措,慢慢胀红了一张脸,他父皇在时,不叫他母后落泪,如今老了老了,却因他之故,伤心忐忑。

  承元帝愧声道:“母后,儿臣知错,儿臣一时糊涂。”

  第95章

  “圣上驾到——”

  承元帝摆驾凤仪宫,挥退左右宫人,他坐在上首质问皇后:“你简直放肆,竟毒害宫妃。”

  皇后抬眸,面上溢出讥笑:“圣上是来替贤妃讨公道的?”

  承元帝皱眉,皇后清减消瘦,但开口却是一股蛮横:“本宫真要动手,何必迂回,亲手打杀她才解气。”

  她直视承元帝,“圣上,臣妾没做过的事,不会认。你若要让本宫偿命,尽管赐死。”

  她眼眶不知何时湿润,眼一闭落下泪,心如死灰,“太子已死,本宫也没了念想,圣上下旨罢。”

  皇后眉眼间与太子颇为相似,她阖着眼站在那里,一瞬间仿佛与太子身影重合,承元帝心头一紧,“真不是你做的?”语气却是软了。

  皇后睁开眼,目光倔强,“没做过的事,本宫不认。”

  两人对峙,许久,承元帝一声叹息,“齐妃身子不大好,令她回自己宫里抄写佛经罢。”

  他搁下这一句,起身走了。

  皇后立在殿中,心腹嬷嬷担忧不已,“娘娘,您一定要保重自身啊。”

  皇后垂首,一瞬间眼泪决堤,几乎是咬牙道:“他心里始终记挂着齐氏那个贱人。”

  若不是齐氏母子,太子怎么会死。

  可是圣上只将四皇子分封去一个偏僻地儿,就轻飘飘揭过了。

  七皇子和十七皇子相安无事。

  齐妃更是毫发无损。

  心腹嬷嬷心下亦痛,却也不敢说天子不是,“这些日子,齐妃很不好过。”

  皇后倏地抬头,目眦欲裂:“她再不好过,能有本宫丧子之痛?!”

  嬷嬷哑声,只得抬出七公主,才慢慢把皇后哄住,然这情绪大起大落,皇后累极,歇下了。

  心腹嬷嬷轻手轻脚退出殿,一名在殿外宫人探头探脑。

  嬷嬷厉声呵斥:“鬼鬼祟祟作甚?”

  宫人跪地道:“回嬷嬷话,齐妃娘娘离开凤仪宫的时候昏过去了,瞧着面色不大好。”

  嬷嬷冷笑:“齐妃身子不适,自有御医。轮得到你一个宫人担忧。回头你自去浣衣局,凤仪宫容不下二心之人。”

  宫人满脸茫然,“嬷嬷,奴婢不是……”

  嬷嬷眉毛倒竖,宫人顿时改口:“是,奴婢知罪。”

  那宫人当即离了凤仪宫,小姐妹安抚她,“凤仪宫未必就好,浣衣局也未必不好。”

  浣衣局是累,但好歹也留条命。

  申时左右,齐妃宫里的人前往内政殿,道齐妃不大好了,恳请圣上过去看一眼。

  洪德忠尽忠尽职汇报,躬身立着,等承元帝拿主意。

  然而承元帝思量许久,拒了:“齐氏身子不好,就好生养着。”

  洪德忠丝毫不意外。<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