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挑事?不惯着

  原本派遣知青到万盛村本就是临时决定,打的大队长一个措手不及。

  如今又多出来一个,也难怪大队长的脸拉得老长,都能挂油瓶了。

  苏浅梨收回视线,回赵大妈的话:“估计是临时硬塞进来的。”

  赵大妈点点头,心里猜的差不多。哎,管他多几个知青,最后都是大队长操心。一甩头,赵大妈继续干活。

  此刻的知青点,热闹非凡。

  这个知青点用的是老地主遗留的房子,在整个村子里,它是唯一的砖瓦房。

  前些年有知青居住时,曾对房子进行过修缮,勉强还能住人。

  然而如今,这里的房子已经荒废了一年多,院子里杂草丛生,都有半人高。

  房子的屋顶有好几处破了洞,抬头便能望到天空。

  可这也不能怪到大队长头上,他也很无奈。

  毕竟昨天临近傍晚才接到通知有知青要来,总不能摸黑补屋顶吧。所以,干脆第二天再收拾,好赖就这条件。

  为了这些个知青,他今天一大早赶到镇上火车站,没想到直接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原本三男两女,临时告诉他,加塞一个人。

  不仅如此,他还看见其中一个穿裙子小皮鞋的姑娘,三大箱子的衣物,一看就不是个干活的主。

  可不管是怎样,都只能受着,大队长满心惆怅。

  而且这一路上,几个女知青就因为坐牛车而吵得不可开交。

  关键是她们带的行李一个比一个多,牛车上早已被塞得满满当当,根本就没多余的地方坐人。

  见分不出结果,在火车站里,几个女知青便开始指责起大队长来,现场气氛剑拔弩张,闹得十分不愉快。

  大队长毕竟年长,不想跟这群小娃娃置气。

  最后,他只是沉着脸冷冷地说了一句:

  “你们走还是不走?要是不走,我现在就去知青办,帮你们问问,看有没有更适合你们的地方!”

  这话一出口,所有人顿时安静了下来。在整个争吵过程中,同行的三个男知青始终一声不吭,就站在一旁冷眼旁观。

  对于他们这种置身事外、看戏的态度,大队长心里也窝着一股火,自然没给他们好脸色。

  好不容易走回万盛村,刚到知青点,女知青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

  眼前的住处实在太过荒凉!

  仅仅听到好事的村民说地主一家十几口人都死在这房子里,就已经把她们吓得不轻,谁都不愿意率先踏入其中。

  然而,万盛村实在找不出其他更合适的住所了,整个村子里也就这处砖瓦房还能住人。

  只要找人简单收拾一下,好歹也能遮风挡雨。

  大队长压根没考虑过,让知青们住到村民家里。

  因为过去知青借住在村民家时,闹出一堆麻烦事,他实在不想再卷入那些是非当中,所以态度坚决地把大家带到了这个院子。

  此刻,大队长看都没看那几个在一旁哭哭啼啼的女知青,而是转头冲着男知青说道:

  “把这些行李都搬下去,我一会儿就叫人来这收拾。

  你们也抓紧时间选房子,丑话说在前头,不是每个房子都有炕的。

  这边的冬天可不好熬,别到时候吃了苦头才知道后悔!”

  大队长这话一出口,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火炕吸引过去。

  大家心里都清楚,就是再闹,也不可能改变什么,大队长的态度很明确,决定了就不会改。

  但是在这农村的冬天,火炕是不可或缺的。

  男知青们立刻来了精神,麻溜地开始动手搬行李,想着一会先去看房子。

  女知青们原本还磨磨蹭蹭的,满心期待着男知青能搭把手。

  可左等右等,愣是没一个男知青上前帮忙,这才意识到只能靠自己。

  于是,她们也顾不上委屈落泪,匆匆忙忙地开始卸行李,眼睛时不时瞟向那几间屋子,就盼着能赶紧挑个好点的房间 。

  这不,行李刚搬完,不用任何人提醒,知青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查看起房子。

  整个院子里一共有6间房,位于中间位置的是堂屋,这间屋子面积最大,屋顶破了个老大的洞,导致之前为了满足知青住宿,新搭的大炕被雨水浇塌了。

  堂屋的左右两边各有两间卧房,布局仿照古时的东西厢房,面积相对小一些,不过都设有火炕。

  只是这几间屋子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有的房顶需要修缮,有的窗户不知道被谁给拆走了。

  一番查看下来,也就西边的一间屋子还算齐整,换几块玻璃,打扫一下卫生,便能直接入住。

  尽管男知青们心里多少有些不情愿,但在面子上还是颇为大方,让女知青们先挑选房间,毕竟剩下的也没什么好争的。

  大队长才不管知青们到底要怎么分配房间,交代完事儿后,便匆匆去找村里的年轻壮劳力。

  他安排大家分工协作,一部分人负责修缮房屋,将破损的屋顶和窗户修好;另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