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60

进士中,算数好的去户部,嘴巴活泛的去都察院等等,把考生分流出去,让他们能更加在自己擅长的地方发光发热,把考试的目的性加强。”

  李东阳的眉头简直皱得能夹死一只苍蝇,严肃看着江芸芸。

  江芸芸见状没说话了。

  “你第一个办法可真是不要命了。”李东阳见她怂了,不由一脸糟心,忍不住呵斥道,“这世上除了四书五经,其余不过是泛泛之书,读书是为了明理,而这些理都是在四书五经中,你要其他书,是打算什么书?如此胡言乱语,切不可再说了。”

  江芸芸没说话,只是不服气地皱了皱鼻子。

  李东阳一见他这个样子,就开始头疼,到底没继续追问下去。

  ——怪不得老师这么担心,一连写了三封信。

  ——孩子闷声不吭,一定在作妖,瞧着平日里文文静静的,现在一看简直比他儿子还闹腾。

  “至于第二件事情,铨选自来就是有的,只是这些年流于形式了,各部门也大都是敷衍了事,不如就从这批考生开始。”李东阳话锋一转。

  江芸芸一听要祸害自己认识的人,眼睛一亮,立马凑过来出馊主意:“那就增加打卡考核制度啊,再添加轮岗制度,比如在三年内把六部和都察院都走一遍,然后每次结束实习后都要打分,然后还要写册子,把自己做了什么,有什么心得,甚至有什么想法,都写起来整理成册,然后交给你们考核,作为平时分,最后三年后大考,两个分数加起来,最后决定他们的去处,又能锻炼人,又能把人送去更合适的地方。”

  李东阳看了她一眼:“你倒是不心疼你的朋友。”

  “我还要早起贪黑起来读书呢。”江芸芸嘟囔着。

  李东阳想了想,又说道:“那我明日就上折要求重视铨选。”

  江芸芸连连点头。

  李东阳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忍不住说道:“你以后也要经历的,有什么好兴奋的。”

  江芸芸哎了一声,神色惊恐:“对哦。”

  李东阳伸手点了点小孩的额头,没好气说道:“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江芸芸跟着他下了马车,想了想又碎碎念叨:“没事,其实我都挺感兴趣的。”

  下了车,李东阳就不再说起这个话题。

  两人一走进牌坊,耳边的声音也跟着安静下来,左手面是高大的白墙,右手面则种满槐树,路面上铺着青石板,路上偶有走路的读书人,大都行色匆匆。

  李东阳带人来到写着‘国子监’三字的大门前,随后直接敲门,开门的仆人显然是认识他的,见了他就是行礼问安。

  “祭酒可在?”李东阳和气问道。

  开门的人点头:“在隔壁文庙呢。”

  “就说李西涯携同门拜访。”李东阳说道。

  仆人悄悄看了一眼他边上的江芸芸,正巧和一个黑漆漆,圆滚滚的的大眼珠子对上。

  江芸芸察觉到他的视线,露出一个灿烂的笑来。

  那仆人收回视线后,又找了个小仆给他们带路,随后自己朝着隔壁的文庙走去请人了。

  江芸芸跟在李东阳身后,好奇张望着。

  他们入了大门后就能看到一大片空地,两侧各有一排倒房,边上还有两座一模一样的井亭,其他再无建筑,院中种满花花草草,正中是一条修缮极好的大路。

  江芸芸跟着他们又入了一扇大门,左边是一座修缮宏伟的钟楼,右边则是高大威猛的鼓楼,再往前走就是一座璀璨耀眼的琉璃牌楼。

  牌楼之大占据了一半的长度,辉煌灿烂,上面雕刻着孔子的句子,笔墨挥洒自由,绕过牌坊往里走就是两座巨大的碑亭,两侧都是雕刻的文字。

  “只有读书好的人才能在这里留下笔墨。”李东阳冷不丁说道。

  江芸芸连连点头,目不转睛地看着,只是视线还没从文字中收回,只看到两侧各有三间大教室,门窗俱是打开,露出里面整齐摆放的桌椅。

  等两人随着仆人上了一段往上走的长阶,然后穿过一个拱门,只听到潺潺水声,波光粼粼的水面正安安静静在脚下流淌着,再一抬眸就看到不远处有一座金碧辉煌,类似于宫殿大小的建筑。

  一座由三层纯白色圆形台阶层层而上搭成的台子,正中一个蓝顶红墙的建筑,屋顶自上而下层层放大,湛蓝色的瓦片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大殿头顶有一个纯铜打造的圆形长柱,底下是一面面门窗组成的大红色木墙,如今一扇扇华美高大的门窗紧闭,依稀能看到门上花纹雕刻得格外精美。

  “这是什么啊?”江芸芸贴着李东阳,小心翼翼问道。

  “这是明堂。”李东阳解释着,“也叫辟雍。”

  “明堂是什么?为什么也叫辟雍”江芸芸又问,“用来做什么的?”

  “东汉经学大家蔡邕,曾在《月令论》中说过:明堂制度之数,九室以象九州,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四门八牖乘九宫之数也。……取其周水圆如璧,则曰辟雍。异名而同耳,其实一也。”

  江芸芸听得似懂非懂。

  “大儒孔颖达在《毛诗正义·大雅·灵台》中记载过明堂辟雍的功能:告朔行政,谓之明堂;行响射,养国老,谓之辟雍,所以明堂辟雍是天子潜心修学、仰观天象、替天行道、布政施教的神圣之地,每次祭祀、典礼、议政时就会选在这里。”

  “你看这殿的下面一整圈都是门窗,一旦打开,整个内殿就会非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