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

也不懂什么林大人贾大人的,只一件事,臣妾在姑苏的那些日子里,格外喜欢林家姑娘,那孩子,真真是得天地造化的钟灵蕴秀之人,臣妾私心里一直想着替胤祺求了那姑娘,这真是瞌睡了送来了枕头,臣妾想着,若是让胤祺住到林家,和林家姑娘一道长大,想必他们干感情会极好的。”

  宜妃的这番话,却正正好触到了康熙的心,他幼时在索尼家长大,与他们家的姑娘也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等长大了,那姑娘顺利成章的成了他的皇后,两人很是有过一段琴瑟和鸣,鹣鲽情深的日子,可惜就像白乐天说的,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没过几年,赫舍里氏便永远的离开了他,只留下胤礽。

  想起昔日之事,康熙心头一酸,他回忆着在姑苏见着的林家姑娘,好似是个秀外慧中之人,更何况林家的家教,他是信得过的,林家姑娘作为皇子妃,倒也合适。

  不过,宜妃的这个想法,多半不能实现,康熙暗暗叹口气,将视线看向皇太后,在胤祺被送到宁寿宫的那天起,他的婚事便默认了将由太后做主,按着太后的想法,多半是娶蒙古格格。

  康熙正准备向皇太后解释,却只见皇太后笑容满面,全没有被宜妃横插手的愤怒,作为和朝臣斗过无数心眼的帝王,康熙略一思索,便明了,宜妃的这番话,却正好合了皇太后的心意。

  皇太后居然同意胤祺娶林家女!这确实出乎康熙的意料,早在姑苏之时,康熙隐约觉着皇太后对林家女颇为青睐,但这份青睐,康熙并未在意,反正胤祺迟早会封亲王,按着分例可以有两个侧福晋,到时候让林家女当侧福晋,也不算辱没了她。

  但皇太后默认宜妃的说法,让胤祺和林家姑娘自小培养感情,这可不是未来侧福晋的待遇。若胤祺有个青梅竹马侧福晋,日后再迎娶蒙古格格,那可不是结亲,而是结仇了。

  为了让胤祺住到林海家,皇太后真是什么也顾不上了,康熙皱着眉陷入沉思,其他人亦没有多言,一时间,偌大的宁寿宫,只能听见压抑着的呼吸之声。

  林家姑娘确实不错,她当胤祺的嫡福晋,倒也不是不可以,但目前的问题在于,林如海正掌着扬州盐政,那甚至可以说掌着天下巨富之财,这个位置上的人,必须是纯臣,最好不能和阿哥有牵扯,当然,旗人数量少,多多少少会有些亲戚关系,但林海如若成为阿哥岳父,这份关系太亲近了,若还让他掌管盐政,康熙、太子晚上睡觉都得睡不着,就连大阿哥等其他皇子,心里也未必没有别的想法。

  总之,若是要满足皇太后和宜妃的心愿,就必须要将林海从扬州盐政的位置上撤下来。

  但,这位置让谁补上去呢。若放在一年前,康熙许是毫不犹豫地便让甄忠补上,然而在南巡途中,甄家将女儿送给太子,这事让康熙发觉,甄家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扬州盐政的缺,不能给他。

  “皇额娘,儿子尚需想想。”康熙犹豫许久,指甲在紫檀木茶几上敲除的声音一声比一声重,还是没有决断。

  皇太后立时急了,她在科尔沁也是个飒爽之人,多年的深宫生活一日日的磨灭着,但她骨子里那份执拗却没有消失。听着康熙的话,她一直慈爱的眼中射出锐利光泽,当即便要催着康熙给句准话。

  宜妃见着皇太后脸都憋红了,唯恐皇太后和康熙吵嚷起来,硬逼着康熙低头,对胤祺绝非好事,她对康熙更加了解,见他神色便知尚有空间,她连忙往前走一步,打破室内那令人窒息的沉默,皇太后见势也将话止住。

  宜妃水眸含情地看向康熙,柔声说道“万岁爷,我们娘儿俩就指望您了。”语气中是全然的依赖。

  “放心,胤祺是朕的儿子,朕不会亏待他。”最终,康熙还是只说了这句话,向宜妃使了个眼色,便从宁寿宫离开。

  宜妃暗暗咒骂一句,却只能按着康熙的意思,留在宁寿宫安抚皇太后。

  “宜妃,刚刚你为何打断我说话?”皇太后挥退伺候的宫人,声音低低的,好似怕其他人听着一般:“那个疯和尚说的话,难道你忘了吗?”

  “太后娘娘,”宜妃又从椅子上站起,扶着腰走到皇太后身旁,声音亦是低低的:“万岁爷会同意的。”

  皇太后定定地看向宜妃,好半晌轻轻点头:“你是胤祺的额娘,必不会害他,我再等几日。”

  “您放心。”宜妃攥着手,给皇太后定心丸,康熙临走前的那个眼神,这事基本就是十拿九稳了,只是不知道康熙出于何种考虑,才未立时定下。

  “行了,我这儿没事,胤祺还在你宫中,你快回去照顾胤祺。”心头事了,皇太后挥手让宜妃回宫。

  翊坤宫中正麻木地陪着胤禟玩的胤祺,完全不知道,他的婚事刚刚差点就被定了下来,成亲的对象还是那个世外仙姝。

  但,这也是迟早的事了。

  匆匆离开宁寿宫的康熙,坐在乾清宫的书房中,思索着是否让林海回京,若是林海回京,朝中大臣又有谁能担此重任。

  前朝关系牵牵绕绕,大臣之间姻亲密布,要找个林家这样亲缘稀少,关系干净之人,实在是难。

  要不,继续让林海在扬州盐政上,让他将女儿送进京中,找个林家人在京中照顾林氏女和胤祺,倒也不是不可以。

  想到这,康熙如释重负,打开摆在御案上,还没来得及看的奏折。

  第一封,便让康熙倒吸了口冷气,他之前的犹豫、斟酌倒好像成了笑话。

  无他,这明黄折子上,林海用工整的馆阁体,以夫人去世,他心甚悲,形销骨立以至于不能支撑公务为由,写下折子乞骸骨。

  “梁九功,给朕拟旨。”康熙咬着牙:“令林海入京。”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