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趁火打劫

  周旭眼珠子滴溜一转,赶至杨培风身侧,从宽大的衣袖内抓了把丹丸喂他,却不料,后者只偏过头并抬手一挡,立时散落满地。竟宁死不吃。

  “哎呀呵!”

  他又忙不迭弯腰去捡,嘴里碎碎念个不停,“暴餮天物,罪过罪过,祖师勿怪……”

  杨培风偏似个不识好歹的,掷地有声道:“你我恩怨已清,道长自便吧。”

  人固有一死,干干净净地走,挺好。

  念及此处,年轻人长叹了口气,而后微微并拢双指,凝了一缕剑气,就要点向天灵捣毁上丹。自绝于此。

  却在这生死关头,虚空中及时传来一声嘹亮的呵斥,令他手臂一顿。

  “杨培风!”

  来人降下,眨眼间飞至近处,双臂环胸质问道:“你与世人两清,独欠我一人而死?”

  杨培风久未作声。他是欠了对方太多,太多。

  他唤来“听蝉”,又沉默片刻后,方才鼓足勇气道:“唯,唯以此刀,聊表寸心。”

  霎时,对方的脸色,肉眼可见地变得阴沉,“好!你有种。你不妨再说一次?”

  杨培风缩了缩脖子,自觉失言,哪还敢吭声?他正想着该如何解释,或者直接认个错,服个软呗,结果就被她捏嘴,塞了颗丹药吞下。

  “师傅送我保命的九转定神丹,你又欠了我的。”

  接着,她话锋一转:“你那一剑我看清了。还行。”

  “哎,没用的。我已油尽灯枯,此番重围,哪里脱得了身?”杨培风神色黯然。

  他不怕死,真的不怕,至少在江不庭出现之前,世间已少有他挂念的人和事了。

  也就大姐、小妹,以及陆健。

  但其实无论怎么讲,他们一家,少他杨培风一人,不少。多他杨培风一人,真多。

  至于“事”。大虞英杰无数,老皇帝有经天纬地之能,何须他来谋划?

  至多至多,想想木奴丰的橘子。

  江不庭撇嘴,豪气干云道:“这臭道士不算,不过带你一个累赘,便再有十倍之敌。江某何惧?”

  杨培风当即竖起一个大拇指,惊为天人:“女侠,好气魄!”

  本来想竖两个的,他真没招。

  上官甘棠则耸了耸肩,转身就走,看得虚空中众人目瞪口呆。

  立马就有人开口讥讽:“阁下倒真会识时务,知难而退。”

  上官甘棠头也不回道:“听人劝吃饱饭。她都说不惧,咱还上赶着找不痛快作甚?而且我只要太华剑。杨培风死不死,干我屁事。”

  其实还有几点原因,他没明说。

  年轻人嘴臭,不认他这从舅父,也没啥大不了的,二人本就不熟。但上官枳与他,还真是一起长大的堂兄妹。

  若为大道争锋,不能相让,那没办法,顺手也就打杀了。

  可事到如今,他若仍不顾一切欲杀之后快,就得不偿失。更没必要。

  “取舍”二字,向来是求道之人的必修课。

  见他走得决绝,众人未免感到一阵失望,少了浑水摸鱼的机会。

  好在每逢此时,总有耐不住性子的“天才”,能琢磨出些办法。

  就有名黑衣剑客笑道:“杨培风,我这里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想听哪个?”

  杨培风用脚底板都知道对方没憋好屁,白了他一眼,懒得理会。

  而这人当真厚颜无耻,尽管其口中的好消息,于杨培风而言,的确是天大的喜讯。

  “你部人马已下梁都,围宫半日,梁帝自缢,驾崩。”

  风轻云淡的一席话,对虞梁二国,无异于变天。

  这里多有从梁都附近,被天地异象吸引而来的修士,但无一人反驳黑衣剑客。足可见,对方所言不虚。

  “我计成了。”杨培风大喜过望,便投桃报李,回问道:“所以你的坏消息是……”

  只见此人缓缓抽出配剑,朗声道:“虞国大兴不义之兵,害梁国臣民,罄竹难书。今我等替天行道,可为可不为耶?”

  紧接着,便听大片大片的刀剑声响起。惊扰了黎明。

  “白脸”唱罢,就见“红脸”登场好言劝道:“杨公啊,你身上的宝贝再多,也架不住这些人欲壑难填!须知形势不由人,所谓权宜之计。您大可手书一封,交给他们去大虞讨几分微薄‘赏银’,此事便也罢了。”

  什么叫趁火打劫?

  这便是了!

  虚空中那些刚下了瓦山的炼气士,足有数千之巨,倾大虞一国之府库怕也难以满足。

  “劫掠么?有点意思。”杨培风笑了,伸手随意指了指,“你们不就地抢梁国,怎念上远在万里外的大虞了?”

  有人嚷道:“我等替天行道,杨公可别将话说太难听。”

  瓦山风平浪静,可虞梁大战却如火如荼。连日征战,两国所折损的高修数量,骇人听闻。即便仍有大批高手,多也坚守职位,无暇他顾。方才让这些人,耀武扬威。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