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

br />
  张白圭也是。

  三人埋头苦吃,一笼馒头很快就消失了。

  赵云惜眉眼柔和,只要他俩能接受,那辣椒必然好推多了。她得相信国人的嘴和胃,最起码有一半的辣椒受众。到时候是不是可以把辣条端上桌,不知在古代好不好卖。

  看着张白圭和叶珣吃得嘴巴红通通,她唇角微弯,心底一片柔软:“喜欢吃,下回还给你做。”

  赵云惜吃了又辣又干巴的,就有些渴,索性又做酸辣肚丝汤。

  张白圭不顾烫,一边吹一边喝了两口,瞬间惊为天人。

  “真香啊!好好喝!”

  一碗酸辣肚丝汤下肚,整个人都暖和起来。

  赵云惜眉眼柔和,看着他俩吃得好,也十分满足。

  *

  张白圭天不见亮就起身,想着今日内阁巡查翰林院,得收拾利索,早些过去才好。

  没想到娘亲比他还早,她已经把灶膛给烧起来了。

  “娘,你且睡下,再眯瞪一会儿。”他劝。

  赵云惜摇头。

  她光是想着这钱老老实实一手一脚的赚,实在太艰难了,想着辣椒、玉米她都愁得睡不着。

  她打着哈欠,又把灶膛里的草木灰给扒拉下去。她一晚上都没咋合眼,闭上眼睛就是百姓民生。她原先的日子,上班攒钱买房买车,最愁的就是甲方无理取闹。

  可如今,她知道自己怀揣着巨大的宝藏,那个名为玉米土豆红薯的东西,她得尽快找出来。

  然后推广——

  等白圭登上高位,有话语权的时候,她应该能攒不少良种了。虽然愁,但不影响手里做饭,她用辣椒拌个胡瓜。

  于是——

  斯哈之声不绝于耳,赵云惜嘻嘻一笑,深藏功与名。

  *

  张白圭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着外头的寒暄,徐玠朗笑声传来,听着格外活泼开怀,他顿觉一言难尽。

  当内阁成员出现时,他起身行礼后,便依着规矩做自己的事。

  但他用眼角余光看到人群中的严嵩时,顿时觉得纳罕,明明他是很好的臣子,忧国忧民,勤勉有加,但立在人群中,就是给他一种端着正经夹子的虚妄感,好像越是正气凛然,越是会来阴的虚的,那种矛盾的感官,让他心里有些晃神。

  结果——

  严嵩停到他跟前,笑着夸赞:“我记得居正小友,他是状元郎,写得一手好字,文章也做得好,人也勤勉懂事……”

  张白圭连忙躬身作揖,谢过他的看重抬爱。

  他心里高兴。

  能得内阁青眼,自然是好事,对他的仕途有利。

  然而他想到了顾璘。

  当初对他又是托子又是送犀带,和他小友相称,对他极为推崇,极尽夸赞,所有人都以为,他中举一事定然稳妥。

  结果不提也罢。

  不过一场空罢了。

  顾璘对他的教育引导,在此刻格外刻骨铭心。

  他想到这些,心态顿时稳了。

  而徐玠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他,见他心态尚稳,不露骄矜之色,顿时在心里满意点头。

  徐玠又看向高拱,见他神态自然,应对自如,心中亦是满意。

  高拱乃而立之年,生得端正严肃,眸光凛然,一身青袍更显他浑身清正。

  翰林院是内阁的后花园,能被挑中做亲信,便能一步登天。

  严嵩跟在夏言身后,态度温和恭谨,事事以夏言马首是瞻。

  而夏言颇为看好高拱,而立之年,自然成熟稳重,可得重任,但刚进翰林院,还得多加培养才成。

  夏言眉眼冷厉,将新添的几个臣子和资料对应上,便转身离去了。严嵩在后头温言安抚几句,这才跟着走了。

  张白圭咂摸咂摸味道,觉得很有意思。

  等下值后,徐玠跟着他和叶珣一道出门,高拱紧随其后,几人说着话,张白圭突然灵机一动,笑着道:“我娘刚研发出一种新吃食,我和叶珣颇为喜爱,二位要不要尝尝?”

  高拱和徐玠对视一眼,颇为纳闷:“还有什么是我们没吃过的?”

  那怎么也得尝尝咸淡。

  于是一道跟着去了。

  *

  赵云惜吃了一回辣椒,便有些忍不住,想着晚上再吃一回。

  她杀了鸡,买了甲鱼,打算做个黄焖霸王别姬。

  正在收拾,就听见外面传来陌生的朗笑,她洗干净手,挽着袖子出来,就见徐玠和俩孩子后面跟着一个陌生男人,她笑了笑,上前见礼,寒暄过才笑着道:“你们坐着喝茶,我去做饭。”

  叶珣起身:“我和你一起。”

  留下张白圭、高拱、徐玠坐下喝茶,叶珣跟在赵云惜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