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


  只这些人,去了盐渎府的再没动静,反而是来了山阳府的,因着脚程快,完美的错开了过来的匪徒。

  毕竟这些人当时还在海州府喝大酒。

  偏山阳府知府获罪,新任的方有志又是他们的老刽子手,这不,几人碰头一商量,赶紧的往南,继续去江都城。

  江都城官员配备是齐整的,可他们也怕死呀!

  哪里敢去支援?

  便说了:“匪患作乱,若要派兵镇压,那也不归本官来管。你等既然有人去了盐渎府,那边有驻军,自然会派兵镇压。”

  “不过稳妥起见,本官自会向京中说明一切。”

  行吧,也算是常规操作。

  只后来,倭寇不仅派人去山阳府,还派人去了江都城,毕竟两边都是邻居不是?

  江都城的知府还是有点脑子的,一看这样,就知道盐渎府的情况不好。

  合力砍了倭寇之后,赶紧快马加鞭的派人去京中送信,为了保命,江都知府将情况说得很严重,说是倭寇起码有两三千人登岸,还说盐渎府、海州府、山阳府三地怕是都被倭寇拿下,请求朝廷派兵支援!

  京中接到信后,跟经历了地震似的,赵国公立刻就要派兵剿匪。

  这回老是唱反调的齐国公也不说怪话了,毕竟这三地每年都给朝廷上不少税收,私底下他的嫡系也有许多在那边,每年给不少孝敬。

  前段时间才有三十万银过来,丢了怪可惜的。

  皇帝见臣子们这么努力的保护殷氏王朝,自然很是欣慰,便一拍屁股,说:“此事由赵国公主持,萧国公给钱配合,务必要在两个月内让朕听到好消息!”

  “臣领命!”赵、萧二人齐声。

  然后俩人就开始讨价还价了。

  赵国公说蛮夷粗鄙,凶狠不知人性,怕不是日日吃族人血肉养起来的,岂能污了我殷国男儿?

  所以倭寇三千+匪徒一千,四千人的战役特别大,得要五十万。

  萧国公说倭寇在那鸟不拉屎的地方,登岸就叫他们够呛,指不定水土不服上吐下泻,且你赵家军丢了盐渎府,还好意思要这么多钱?

  所以啊,倭寇和匪徒都不足为虑,砍半,二十万。

  赵国公一听,哪里肯依?

  那老宋一下子就净挣三十万,他要是要少了,那多没面子?

  所以经历十来天的讨价还价,最终定在了四十万。

  赵家有军,萧国公也不敢不给钱,万一真有外敌来犯,还得靠着人家,所以价格定下来后,他给钱给得很利索,反正钱也不用他挣。

  花光了再收税就是了。

  赵国公呢,领了四十万的批条后,然后以大大小小的明目先刮了一层,勉强拿了个二十万。

  剩下二十万,手底下占据要职的,难道不吃饭?

  所以十万刮走了。

  剩下的十万,他喊来了自己府里几个十五岁以上,二十五以下的儿子,意思就是你们也长大了,该挣点军功养活自己了,这次的剿匪行动,哪个想去的?

  几个儿子一听,当即就打了起来,然后打小儿就聪明的赵十八闪亮登场。

  瞅着还有十万,他毫不客气的刮走了八万,再把剩下的两万一分,好家伙!

  剩了两千没有?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赵十八以赵家军的军队推算敌军,平均两千人的队伍,有一二百正式杀过人的兵就不错了,剩下的就是平常街上敢欺负良女或者下乡收保护费的“闲散勇士”,再不够的,就拉几个山民充充数。

  反正住山里不常下来,死了也没人发现数不对。

  所以赵十八估计,那三四千人的匪徒,充其量有五十个敢杀人,剩下的就是一两百乌合之众,不足为虑!

  至于三四千的人数……嗐,老套路了,咱们都懂!

  敌人不够,良民来凑吗!

  头越多,军功越多!

  所以赵十八自信满满的点了五十个会杀人的兵,以及一百多“闲散勇士”并三百来人的仆从+山民组合出发了。

  人数约五百,报上去一千。

  吃空饷的事,反正是他老赵家的常规操作了,至于那些钱……我赵十八的五十个小将有钱就好了,剩下的要什么钱?

  闲散勇士给点吃喝,山民和仆从粗过着惯了,自己路上难道不会找吃的?

  树皮煮煮,也是能糊弄肚皮的。

  所以打小儿聪明的赵十八一路快马加鞭,在累死、饿死了一百来人后,他成功的带着不到四百的“兵”,靠近了山阳府。

  百来匹的马,道路又是尘土飞扬,白文胜读书人,老近视眼了,硬是把四百人看成是一千人。

  只没靠近山阳府的时候,赵十八就遇上了白文胜派出去往京中送信的人。

  待知道海州府群龙无首,山阳府已安宁的消息后,赵十八脑袋上灯泡一闪,对着身边的小将说:“看来本将军的选择是对的,先来山阳府果然是稳妥的法子!”

  开什么玩笑,盐渎府现在最危险,他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