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

br />   关好虽然不懂军事,但基本的防线上一定有驻军的道理还是懂的。

  听了这话,人群后有一个白面中年人,颤巍巍的过来:“大、大哥,我是官衙的师爷,我,我来写。”

  天老爷!

  这群匪徒可算是有一个有见识的了!

  他可是读书人,才不想当匪徒!

  只要不当匪徒,什么瞎话他都能编!!

  农女被逼造反 大军到了吗?到了,五百……

  第95章

  师爷名白文胜, 文采显然是不错的,就是关好这种不大能读得习惯古文书籍的看了都觉得赏心悦目。

  反正就是我山阳府民众都是乖顺的,听话的, 只可恨海州府过来的强人杀掉了知府,还抢掠我山阳府财物妇人,所以在各地县令的带领下, 山阳府民众同海州府强人展开了数次拼杀。

  结果自然是山阳府赢了。

  只可惜知府枉丢了性命,几个县令也因为倭寇两次来袭而牺牲,便是百姓们,也死伤惨重。

  哦, 对了, 还有衙门的诸人, 也没剩几个。

  反正就是这么着, 大面上的皮子给糊弄住了, 那等直接投降海州府强人的衙役们关好是不管的,但是投降倭寇的,全部给一刀叉死。

  倭寇和匪徒的脑袋们分成了两拨,放在一起,等着万一天京府派人来检查,也好有个由头。

  接着, 参与者们都统一了说辞,百姓在接连几天听了衙门的人宣告后,也知道该说什么。

  毕竟强人进门时, 他们也是出了一份力的。

  如此这般,关好也就觉得面子算是糊弄住了,等公文过去,朝廷便是为了安抚百姓, 也不会大动干戈。

  毕竟该死的都死了,难不成砍了百姓泄气?

  别扯淡了,她才不信朝廷不知道方有志是个什么东西,为了这么个混账砍百姓那才叫找死!

  最直观的利益,死一个百姓少一个种地的,也少一份税收,关好不觉得这烂到骨子里的朝廷会给方有志出气。

  再说了,山阳府算是暂且没问题了,好歹杀了两拨倭寇。

  可海州府和盐渎府呢?

  盐渎府海岸线,现在指不定被哪方捏着,海州府又因为强人匪徒,官员也死伤差不多,这会子说不定比山阳府更乱,难道朝廷就不担心这三府之地?

  所以安排好后,关好也做好要走的准备,白文胜等人并不敢拦。

  可就在她带着没养好的身体再次准备走的时候,突然有人大叫:“官兵来了!官兵来了!”

  关好:“????”

  踏马的这山阳府我难道是出不去了吗!

  关好抓了那人的袖子,说:“看清楚没有,到底是真的官兵还是倭寇!”

  那人面上不知道是惊还是喜,嘴巴却也利索:“是官兵!”

  “我看到大旗了!上头的赵字同我一个姓咧!”

  “来了多少?”她问。

  “白师爷上城门看了,说是起码有一千!”

  关好心中一松,这两天她也短暂的填充了一些殷氏王朝的一些重要势力家族。

  皇室成员姓殷,这个自不用说,往下便是四大家族,一家一个国公,分别是赵家赵国公,齐家齐国公,宋家宋国公,萧家萧国公。

  这四家国公,俱是不降等由嫡长子袭爵,互相之间同皇室联姻数十年。

  其中赵家手握着军部,几乎满门为兵。

  齐家出文臣,门生众多,在朝堂占据要职。

  宋家专出皇后,又有别称为世袭承恩公,反正皇后一直都是从他家选,还都是嫡支的姑娘。

  萧家掌着户部的钱粮,堪称王朝的钱袋子。

  宋家和萧家关系好,这两家同前两个保持客气但不亲近的关系,前两个自然是互相看不顺眼的。

  一个觉得齐家只会嘴上逼逼,坐享其成,一个觉得赵家都是一群莽夫,什么都不懂。

  至于真实情况,关好就不清楚了,反正打听来的是这样。

  其他的家族势力,也都是依附这四家为多。

  关好松开他,对阿婶等人说:“原本我是打算走东城门往盐渎府去,现在盐渎府不安全,既然朝廷的兵正好来了,咱们索性往江都城走!”

  北边是海州府,东边是盐渎府,南边靠近江都城方向倒是可以,只那边很有可能是赵家军从天京府过来的路线。

  关好拍板决定,“走!往西城门去!”

  绕路绕一点没关系,先把这一千赵家军给绕走再说。

  阿婶等人自然是没有意见,都骑着马跟着她往南去。

  关好琢磨着,这下子应该跑路没问题了,却没想来的是赵国公的第十八个儿子,人称十八将军。

  赵十八打小儿就聪明,当海州府被匪徒占领后,其实有一些个背后有关系的逃了出来,并且日夜不停的往山阳府、盐渎府去。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