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00

sp;柳宗元还没开口,刘禹锡就问,“薛娘子不是说笑?”

  “谁与你们说笑?我本就有出家修道的想法,这两年也时常斋戒,不过差一张度牒罢了。”薛涛说。要不是跟着高泠来了这里,她这几年应该就会搬到成都郊外,闭门修行,与经籍、诗书和丝竹为伍。

  至于度牒,因为出家之后就成了免课户,所以朝廷管控得还算严格,除了要通过考核之外,还要花一大笔钱。

  不过这些对薛涛显然都不算什么。

  刘禹锡视线落在薛涛身上,这才意识到,印象里她的衣袍皆是青灰二色,没见过别的,至于饰品更是一概皆无,头上的莲花冠和簪子也都是木制的。

  他便回头去看柳宗元,“这倒是两全之策。”

  薛涛现在算是他们的同事,就算之后真的出家了,往来也不会少,时时能看到孩子,也不用担心她受不了清规戒律,或是寺中照料不周。

  柳宗元也看向薛涛,他一夜未睡,神色有些憔悴,眼下能看到明显的青黑之色,显然这个决定并不是心血来潮。

  可是真的到了这一刻,不知为何心中还是迟疑不舍。

  毕竟他虽然想好了,可是真要把孩子送走,总得等和娘病好,挑拣一下城里城外的寺庙,还会有一段不短的时日。

  但薛涛这一开口,分别似乎就在眼前。

  薛涛见状,便又道,“孩子那里不必明说,就说让她拜我为师,跟着我读书便是,等她长大了再说。”

  等她长大了,出不出家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柳宗元并不是真的笃信佛法,只是自我厌弃,认为是自己给孩子带来了厄运。那么让孩子拜一个老师,用这个理由从家里搬出去,对和娘来说,肯定要比被父亲送到寺庙里出家要好接受得多。

  他站直了身体,朝薛涛深深一礼,“多谢薛娘子。”

  “不急,先等孩子养好了病。”薛涛说,“这几天我也经常过来看看,跟和娘熟悉起来,你们也旁敲侧击一番,她要是愿意拜师,事情就容易了。”

  这件事就这么解决了,虽然算不得圆满,但对柳宗元来说,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雁来听说这个消息,也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她已经在论坛上看到了玩家的讨论帖,和娘原本会在明年四月夭折,如果能够改变这孩子的命运,也算是功德一件。况且柳宗元的女儿,想来也不会太愚笨,现在又拜了名师,将来必然会有一番成就。

  不过薛涛的行动力真是惊人啊,才说要培养有天赋的女孩,这就开始收徒了。

  第197章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小孩子的病来得快去得也快, 大人们犹自后怕不已时,和娘已经能跟着玩家门里门外到处跑了。

  柳宗元请了几天假,结果孩子还嫌他在家会让人拘束。

  薛涛倒是像她承诺的那样, 每天都来看望和娘,并且迅速得到了和娘的好感,与她熟悉起来。

  这种感觉跟玩家不一样。

  尽管玩家年纪比她大很多, 但在和娘看来, 她们中的很多人,还不如自己稳重,所以她们更像是玩伴, 能够带她去体验很多不同的事, 但薛涛……

  和娘无法准确形容这种感觉。

  她很早就失去了母亲,柳宗直毕竟是个未婚男子,在照顾孩子上比柳宗元略强一些, 但也有限。再加上性别不同, 随着和娘年纪增长,彼此之间似乎也很难亲密无间。

  和娘记忆中最鲜明的女性长辈是祖母, 但祖母对她很严格, 到了永州之后又总是满面愁苦, 并未给予她太多的关爱与引导。

  而现在, 薛涛完全填补了这个空白。

  她是那么温柔, 能体贴到和娘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又是那么博学, 能够解答和娘所有感到疑惑的问题,还有她身上那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行走坐卧似乎都自有风度,也让和娘为之倾倒、心生向往。

  这本该是皆大欢喜的场面, 但柳宗元和柳宗直却越看越酸。

  “是不是后悔了?”刘禹锡问柳宗元,又说,“其实不送也没关系,孩童本就多病,我看是你太多心了。”

  柳宗元摇头。

  他反而觉得是自己下定决心舍了孩子,和娘才会那么快就好起来,又岂能这时候反悔?

  刘禹锡又说,“也怪我之前没想到,还是你嫂子提起,真要把孩子送人,送到我们家里来不是更好?你看我家孟郎和仑郎,哪一个能入你的眼?”

  柳宗元警惕之心大起,“不是在说和娘吗,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就是在说和娘。”刘禹锡的笑脸似乎都显得不怀好意,“你我做个儿女亲家,难道不好?”

  “不好!”柳宗元听不下去了,拂袖起身。

  本来他对和娘拜薛涛这个师父,多少是有点不满意的,不是说对方不好,就是忍不住挑刺。

  但现在忽然觉得她很好,再好不过。

  和娘才多大?

  大唐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有两条:一是科举和仕宦,若能从进士出身而居清贵要职,便是踏上了青云之路,二是婚娶,若是能结姻高门世族,一定程度上也算改换了门庭。

  而到了贞元、元和年间,这两条标准开始殊途同归。

 &emsp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