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60

去。

  浑然不知城内的吐蕃守军,因为他们这短暂的停留而紧张了许久。

  ……

  出了关,就是一片渺茫的大沙漠。

  高僧法显在《佛国记》里记载,此地“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这里邻近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因此天气十分炎热,更兼一年到头大风不停,环境自然十分荒凉。即便在河西走廊时,大家已经习惯了沙漠与戈壁的存在,但到了这里,还是有些不适应。

  好在这个季节,天气还没有热到离谱,而且玩家考虑得十分周到,队伍才刚刚出关,就遇到了前来迎接的车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饮水和物资补给,还更换了代步的工具。

  所以大家挥毫作诗时,都是气象万千,并不像用笔墨细致记录过西域风光的前辈诗人岑参那样,笔墨之间充满了愁苦的悲吟。

  时下的文人可没有敝帚自珍的毛病,写出来的作品一定要到处送给亲友看,让大家点评,若是佳作,很快就能传遍坊间。而这里虽然不是他们熟悉的长安,也没有那么多的亲友,但胜在队伍里的人数足够多,尤其是天兵,在提供情绪价值这方面从不含糊。

  虽然都知道天兵不怎么懂诗,但谁能拒绝一群在你作诗的时候眼眸明亮、充满期待和崇拜地望着你的粉丝呢?

  那种现场获得的成就感,是他们之前从未体验过的,很快就晕晕乎乎沉醉其中。

  要说其中还有清醒的人,那就是李贺和白行简了。

  李贺是因为早就习惯了玩家的偏爱,总觉得就算自己写得很差,她们也会给出最热情、最真诚的称赞与夸奖,自然就不会太当真。

  至于白行简,有个白居易那样的天才兄长,他对自己的才华到底有几斤几两还是很有数的。所以除了应酬场合,平时他根本不作诗,自然也看得清楚。

  两个年轻人凑到一起一琢磨,都觉得肯定有事。

  不过天兵嘛,不搞事情才奇怪。也就是这段时间赶路太累了,他们才安生一些。现在到了自己的地盘上,天兵开始行动了,两人都不觉得意外。

  但到底会是什么事,他们就想不到了。

  出于对天兵的信任,两人都相信肯定不会是坑他们,也就假装什么都没发现。

  直到队伍终于来到鄯善城,众人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等等,说好的战争呢?

  怎么就这么丝滑顺利地进城了?

  而且要说是他们来晚了没赶上,仗已经打完了,看周围的环境也着实不像,因为城里城外看起来没有半点大战过后的鲜血与疮痍,就连鄯善城的百姓似乎也没受到什么影响,都在热火朝天地准备春耕。

  安定祥和得就像一直都是如此。

  终于有人忍不住问,“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是说要开战了吗?”

  “唉……”说到这个,玩家也很失望,“已经打完了。”

  虽然尉迟信觉得几万玩家倾巢而出,阵势非常大,但鄯善和且末两城的军队加起来,数量其实也并不比玩家少。在双方对峙阶段,看起来也有模有样、势均力敌的。

  所以玩家才那么认真地研究要怎么师出有名,打好这一仗。

  结果……

  尚格列撤离于阗城之后,就直奔且末城。

  按照吐蕃那边的安排,论芒杰在处理好秦州的事务之后,就会留在河西主持大局,负责所有与安西军相关的事务。所以目前,西域这边的各个城池无人节制,各自为政。

  尚格列仗着自己的出身,平时就处处都压另外两城一头,所以他到了且末城下,摆出身份,留守的将领也不敢把人拒之门外,只能让他进城。

  玩家一收到消息,立刻就兴奋起来,不用自己想,现成的理由送上门了!

  那还等什么?

  在这边等待的这段时间,他们也已经将攻城器械都准备好了,当下也不耽搁,直接开始攻城。

  对面的守军都懵了,之前不都好好对峙着呢吗,怎么突然就开始攻城了,都不给人一点准备时间的?但这时候,他们也别无选择,一边组织防守,一边派了使者过来,询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安西军便义正言辞地告诉他们,尚格列在于阗弄得天怒人怨,于阗人不堪忍受,向安西军求援。安西军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对于阗人进行了增援,目前已经帮助他们夺回于阗城。但是尚格列本人却成功逃脱,躲进了且末城。

  你们居然敢包庇安西军追捕的逃犯,这一战必不可免!

  使者听完,表情看起来都快哭了。

  就这么一件小事,你们派个人来说一声不就行了,我们肯定赶紧把人捆了送过去,咋就要开战呢?

  玩家才不会告诉他,就是防着他们来这一招,所以才趁着人没反应过来直接攻城的。

  现在打都已经开始打了,总不可能说一句“这是误会”就停下来吧!

  其实到了现在,两边都很清楚,安西军的目的就是要拿下且末和鄯善,恢复西域全境,尚格列只不过是个勉强过得去的理由,就算没有他,他们也会编一个理由上的。

  确定安西军是来真格的,鄯善和且末就直接降了。

  “所以……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样了。”玩家摊手,又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看得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