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
,此刻也是一脸茫然、不解与惊愕。
看得李纯忍不住来气,吐突承璀是废物也就罢了,杜佑怎么也如此废物?
等听完郗士美的奏折,弄明白了事情的始末,所有人就更是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了。京兆府和金吾卫追捕一个偷窃为生的小贼,结果在杜佑家门口抓到了吐突承璀?
这……这也太荒唐了,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不信。
但按照郗士美的说法,吐突承璀现在还扣押在京兆府的监牢里,是被抓了现行的,这种谎话根本不可能圆过去,所以这真的就是事实?
大家勉强信了,但怎么想都还是觉得很离谱。
京城的权力斗争从来没有少过,但通常都是捕风捉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终哪一方能够占据优势,只看皇帝更倾向于哪一方。
现在京兆府这么搞,岂不是一下子就拉高了搞事情的操作难度?
不过也有了那反应快的,意识到这件事里显然还缺少了一方势力,那就是自从来到京城之后就没有消停过,哪哪儿都有他们,就连街头卖艺都兴致勃勃去参与的天兵。
如果把他们也加上,原本怎么看都感觉不合理的事情,似乎一下子就正常了。
京兆府之前审的那些案子,可都是他们揭出来的,这回怎么也少不了他们。
不过天兵一直以来行事都十分张扬,这回怎么突然隐了身?他们总不会是突然懂事了,难不成是跟郗士美达成了什么协定?
但不管怎么说,天兵没有出来裹乱,还是让人松了一口气的。
没有他们,再大的事情也能按照规矩和旧例来办,不至于会像之前那些案子一样,让全长安城的权贵都感到不安了。
这么一想,很多人心底甚至生出几分喜意来。
宦官跋扈,由来已久,偏偏陛下护着,朝臣就算再不满意,也奈何不得他们。
现在有了这样的铁证,就算是陛下,也护不住吐突承璀了。能剪除此獠,也算是去了大伙儿的一块心腹之患,如何能不令人欣喜?
如此,很快就有人主动出列,请求皇帝务必彻查此事。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种事是不能彻查的,查来查去,就是一笔糊涂账,说不定连皇帝都要牵扯进来。
不过越是这样,他们就越是要众口一词地提要求,这样皇帝才会迫于压力迅速结案,而不是继续想办法回护吐突承璀。
第127章 提升的是天兵的威望,折损的是他这个皇帝的脸面。
虽然朝会的时候有礼仪要求, 但真的议起事情来,吵成一锅粥也是常有的事。偶尔有些武德充沛的官员气性上来了,甚至会直接动手。
作为一个已经登基三年的皇帝, 李纯对于早朝时的混乱已经习惯了。
但朝臣对皇帝的这种逼迫,无论多久他都不能习惯。
因为在这种时刻,他总是会不可遏制地想到自己的父亲, 想到他在宦官和重臣逼迫下不得不退位让贤的场景。
纵然他才是这件事中最大的获利者, 但每每想到那个时刻,李纯心中生出的却不是得意,而是恐惧。
所以几乎不会主动去想它, 可是在很多个不经意的时刻, 比如现在,那个场景就会自动闯入他的脑海里,让他产生深深的警戒之意。
李纯看着下方不断出列的朝臣。
其实站出来的人虽然不少, 但都是品级不太高的官员, 更多还是御史这样的宪官、谏官,毕竟这也算是他们的分内之事。
但李纯知道, 那些重臣也并不是站在他这一边, 他们只是还在观望。
越是位高权重, 越不会轻易表态, 可他们心里的想法, 他大致也能猜到。
这样一个对付宦官的机会,没人会愿意放过。
这让李纯心下越发气闷。
因为按理说, 在这件事情里,需要交代的人是他。宦官和朝臣勾结, 威胁到的其实是他这个皇帝。结果现在却反过来,成了朝臣催促他去彻查此事。
但事情既然已经闹到了早朝上, 就不可能轻易平息,李纯也只能含糊地表态,“诸公放心,此事朕定然命人彻查。”
他本意是先应下来,将这个议题揭过。至于要怎么调查,那就是之后的事了。
谁知御史中丞李夷简立刻出列道,“伏请陛下以此事交付三法司,臣等必尽心竭力,早日审清,以安人心。”
李纯的脸都快青了。
站在殿内的朝臣们,没有几个敢抬起头来直视皇帝,所以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上帝视角的直播间观众,却是看得清清楚楚。
——下面请欣赏由大唐皇帝陛下带来的表演:川剧“变脸”。
——哇原来脸色真的能一点点变青的啊,我之前一直以为是文学作品夸张了,没想到人家是写实。
——哈哈哈哈哈哈哈爽了!
——正在一边吃烧烤一边喝冰阔落一边看直播,爽上加爽!
——楼上大早上的日子就过得这么安逸了吗(社畜落泪,我是躲在洗手间里拿手机摸鱼看直播我会说?
——不不不,对我来说这是宵夜,懂?
李纯并不知道有人在对他的表情指指点点,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