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李追远:“等南通跨江大桥建起来,你就能尽情跳水了,大桥比这瀑布高多了。”

  薛亮亮被噎了一下,转而道:“这次出来也辛苦了,我做好了旅游攻略,带你们在贵州好好玩一玩?”

  这次出来确实辛苦了,先杀邪祟,再养伤,然后又去工地工作。

  以前都是出门解决邪祟就即刻返程,确实没这次拖得这么久过。

  薛亮亮原本想看小远拒绝的样子,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小远直接点头道:

  “同意。”

  薛亮亮:“我开玩笑的。”

  众人先去了县里,然后去了市里,再然后,直奔省会的机场。

  当下,坐飞机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还只是电视里看到的画面。

  这也是薛亮亮过去能够频繁去南通的一大原因,他不仅可以提前完成工作离开,还能不在乎火车票报销,自己给自己买飞机票,把原本要花在路上的时间,用来跳江。

  这也算是,跟着亮亮哥一起出门的一大福利了。

  甚至连飞机在上海落地后,机场外的包车,也是薛亮亮提前打电话预约好的,这一套流程,他简直不要太熟练。

  可即使如此,坐在车上后,薛亮亮还是觉得不满意:

  “交通还是不够发达啊,以后等基础设施建设好了,往返哪个城市,都能更方便,也能省去很多折腾。”

  谭文彬:“那就等以后呗。”

  薛亮亮:“等以后到了,我们也就老了。”

  刚进南通地界,薛亮亮就要先下车了,他的目的地到了。

  谭文彬询问他是否会去李大爷家,薛亮亮说没特殊情况,他就不去了,让谭文彬帮自己给李大爷问好。

  众人继续坐着这辆车前往石港。

  坐在前排副驾驶位置上的李追远,将目光看向车窗外,根据车速,计算到家的时间。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但他就是想要这么做。

  在湖底,面对那个“八岁的自己”时,自己能如此快地从病情复发中清醒过来,也是因为现在的自己和过去,已经很不一样了。

  类比于正常人,自己依旧是情感缺失,但比较曾经的自己,已经是感情丰富。

  到家了,沿着村道往家走,再拐入通往太爷家的新宽敞路,看见二楼露台上坐着的那道纤细身影时,李追远有一种在做梦的感觉。

  谭文彬拿出自己写好的笔记,在返程途中,他就在写写画画,提前润色给柳老太太准备的故事了。

  为此,他还特意向小远哥做了些请教,这次引经据典,听起来应该会比过去舒服。

  李三江不在家,去坐斋了,带着秦叔和熊善一起。

  其实,带一个熊善去坐斋就已经很夸张了,他还带去了秦叔。

  这配置,别说去办丧事,就是去给一个江湖门派办集体葬礼都绰绰有余。

  第二天还有一个更大的活儿,石港镇上一个老华侨,落叶归根,要大办特办。

  这是真回国投资的南洋华侨,不是丁大林那种挂羊头卖狗肉。

  人儿子舍得花钱撑场面,李三江这次不仅继续带着熊善和秦叔,还给润生、谭文彬、林书友也点了将,等于是把李追远的龙王团队给带了过去。

  秦叔早就习惯了,早年他住在这里时,就一直干这个。

  谭文彬他们也乐得配合李大爷,喜欢跟着他出去玩儿。

  家里头,倒是因此安静了不少。

  李追远和阿璃先在屋子里画画,画累了后,俩人再走到露台藤椅上坐着边下棋边看风景。

  柳玉梅坐在楼下喝着茶,不时抬头看着上面的二人,面露笑意。

  含饴弄孙的快乐,再美也不过如此了。

  刘姨在准备晚饭前,就揣着瓜子,依靠在厨房门框上,一边嗑瓜子一边看着楼上的那俩孩子。

  再迅猛的江水浪滔,在拍打过去后,江面上也会复归于一段平静。

  李追远对柳玉梅是心有感激的。

  诚然,自己因为点灯突然,走江时身上的配置,远远比不过赵毅。

  但老太太,却为自己,重新把“家”的氛围感,又给描摹了回去。

  她已经在竭尽自己所能,把能给的,都给自己了。

  晚饭后,李追远走入东屋。

  原本的供桌牌位,早已被重新布置回了这里。

  熟悉的桌子,熟悉的凳子,熟悉的蜡烛,熟悉的布局,以及熟悉的名字和崭新的牌位。

  李追远在椅子上坐下,与供桌上的牌位对视。

  柳玉梅平日里很喜欢坐在这里,与牌位们聊天说话。

  李追远无话可说。

  阿璃一直安静地站在旁边,她在等少年对视结束后,好上去选牌位当原材料。

  终于,李追远看完了,站起身。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