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

咱们还不明白吗?嘴上说的如何厉害,实际上最是心软不过了,再者,你也看过十三了,十三精神尚好,既如此,咱们就先稳着皇上这边,等哪天他心情好了,指不定一下子就将十三给放出来了呢?”

  章佳氏就没乌雅秀贞这份儿乐观了,她现下虽然还不太清楚十三是做了什么让皇上生了这样大的气,但三两次的,也慢慢的有些猜测了,怕是和残害手足这些事儿有关系。

  太子是康熙辛辛苦苦亲自培养出来的,若是因着十三一下子被毁掉,那康熙确实是……气不过的。

  现下只有两个法子,要么是康熙彻底对太子失望,那么拉下来太子的十三就不算什么了。要么是康熙对太子重新有了希望,这样一来,十三虽然做错了事儿,但因着太子起复,并未有太大的伤害,那只要太子愿意谅解,康熙也就能对十三宽容几分。

  反正不管是哪个法子,都和太子有关系。

  可太子这事儿,谁也拿不住康熙是个什么态度。你说他对太子还有几分期望吧,他连东宫属官都给撤掉了,并且将太子圈禁在毓庆宫,连弘皙等小阿哥也没给放出来。毓庆宫那边动静,他更是不闻不问。

  但你要说他对太子完全失望,彻底放弃吧,第一个表示自己要亲自收拾胤礽的大阿哥,被圈禁了,虽说现在被放出来了,但差事也没了。第二个闹腾着要册封新太子的三阿哥,被皇上找借口削掉了爵位了。

  第三个想要取代太子的八阿哥……皇上倒是还没表现出什么来。

  章佳氏对朝堂上的事情了解也不多,只这几个事儿太大,她有所耳闻。将这几个事儿给结合起来考虑,是真的有点儿推断不出来康熙的心思的。

  章佳氏张张嘴,想说什么,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很是有些迷茫。

  乌雅秀贞狠狠心,直接说最坏的结果:“只要孩子好好的活着,咱们做额娘的,日后总能……”

  章佳氏身子一颤,抬头看乌雅秀贞,乌雅秀贞拍着她手背:“十三还好好的呢,你是做额娘的,你不能让他在里面既要操心自己日子,还要惦记外面的你,你得好好的,他也才好好的。你若是倒下来……他日后万一有个什么万一呢?”

  皇上现在至少还给章佳氏几分脸面,但若是章佳氏也没了,可就真没人为十三考虑了。

  章佳氏有几分被猜中心思的难过,她确实是想过,若是自己有个万一,皇上哪怕是怜悯自己,都要将十三给放出来得……

  可现在被乌雅秀贞看着,她就又觉得自己刚才的心思有几分荒唐。

  若是她真的死了,皇上大约就是怜悯那一瞬间吧?这宫里多少女人呢,皇上因为哪个耽误过前朝的事儿?

  章佳氏就忍不住叹口气,乌雅秀贞笑道:“再者,现在时机未到呢,胤禛和胤祚,自来疼惜十三,他们既然没说什么,那就是事情还不到最坏的地步。再者,就算是到了那一天,还有胤禛他们呢。”

  说起来胤禛,章佳氏心里那些担忧,又略微散了些,是啊,胤禛这个做兄长的都还没如何呢,他素来重情义,又看重十三……若是十三当真有性命危险,胤禛和胤祚是不会干看着的。

  转眼过了年,裕亲王百日孝期一过,佟家老大人就上了折子,说朝中不可一日无君,请皇上早日册封太子。

  佟老大人呢,是皇上的亲舅舅,皇上这些年对佟家,那真是,省生生的将佟家提拔成了佟半朝。佟半朝什么意思呢?现在佟老大人一声请封太子,朝堂上有至少一半儿的官员跟着表示这话对,该请封太子。

  朝堂上半数大臣都是这个态度,康熙也就必得要重视起来这个册封太子的事儿了。但康熙那性子,像是能被人摆设拿捏的吗?你们做臣子的,不说为君分忧,还要联合团结起来,刁难君主,这就是你们臣子的本分?

  那行吧,玩儿个大的,正好也让朕看看,到底是哪个阿哥蹦跶的更欢。

  于是,就传了话,既然大家都想着请封太子呢,那大家就来推荐一下吧,看看这些个阿哥,哪个才是有做太子的资质的。

  这话一下来,那推荐太子人选就成了整个京城最热闹的话题了。

  臣子们之间如何掂量不说,就是民间都是议论纷纷。

  又说三阿哥礼贤下士,对读书人很友善的。又说八阿哥为人仁善,有贤王之称的。当然也有人提起来四阿哥胤禛,官员里面没人说他什么好话,但是民间还是略有些名声得——脸黑嘛,没什么表情,有一种铁面无私不徇私情的感觉。

  甚至连六阿哥都有提名,这个王爷能赚钱啊,还能将很贵的东西便宜卖给百姓,这怎么不算一种大公无私呢?

  吵吵嚷嚷的,别说是茶馆酒楼了,就是走在路上都能听见有人议论这个举荐太子的事儿。

  然后,到了当日里上朝,康熙就让人专门将那些举荐太子的折子放在箱子里,让人给抬到了朝堂上,当着官员的面儿开始点。

  三阿哥一个,四阿哥一个,六阿哥一个,八阿哥一个,八阿哥再一个,八阿哥再一个……

  八阿哥,有三分之二的推荐人选,都是他。佟老大人那折子,也写的是胤禩的名字。

  康熙冷笑着看下面八阿哥:“朕竟是不知道胤禩什么时候,竟是和朝中如此多的大臣们有了勾结……”

  这话一说出来,别说是胤禩了,朝堂上所有人的都知道,坏菜了,康熙这话听着可不是什么好兆头。他要是也认同八阿哥,该是夸赞八阿哥好人缘,而是这会儿直接说勾结,勾结是什么好词儿吗?

  在所有人头皮一麻的时候,康熙就直接拿了桌子上的折子冲着胤禩砸下去,还一边叱骂,责备八阿哥沽名钓誉,为了争权夺利不惜花钱拉拢朝臣——这个花钱,康熙也是有证据的。

  三阿哥花钱请读书人在园子里住,开诗会,鉴赏文章,这是笼络的读书人。
<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