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90

,大人病着都不好挪动呢,更何况小孩子了。康熙原本想着,这三五天,等病情稳定了再赶路也行。可谁想到,十八阿哥这场病,竟是一直拖着好不了。

  十八阿哥好不了,康熙这边不能启程,太子那边就有些不太高兴了。一来是离开京城这么久,索额图之前来信,说是大阿哥这段时间在京城有些稳固势力,拉拢了几个文官,形势对太子来说,有些不太好。二来呢,他在蒙古这边,天天被九阿哥挤兑,偏偏康熙视而不见,他心里也烦躁。

  太子不高兴,瞧着十八阿哥生病,就有些迁怒,早不生病晚不生病,偏偏这时候生病呢?

  心里有抱怨,就不太愿意去探望十八阿哥,就算是去,也总拉着一张脸,瞧着有几分不耐烦。

  康熙一看太子这神色,心里也不高兴,小弟弟这个年纪,你当兄长的不说怜悯疼爱,还一脸不耐烦,这是什么意思?怜爱幼小,孝顺老人,这不是应该的吗?你现下对幼小都是这样态度,能指望你孝敬老人吗?

  对比胤禛那一天问三次,送药又送点心的态度,康熙就觉得太子真是哪哪儿都看不顺眼了。

  这父子两个心里较劲儿,那肯定是太子顶不过康熙的,康熙是老子,又是皇上,忍耐了几天之后,就对太子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

  这可将太子给弄的,更生气了,本就惦记大阿哥那边扩大势力呢,这下子更是看十八阿哥,恨不能一下子捏死算了。于是,鬼迷心窍的,在太医给十八阿哥煎药的时候,就顺手往里面多了一把黄连。

  黄连吧,寻常时候喝一点儿是没事儿的,去火嘛。

  但十八阿哥这会儿上吐下泻呢,尤其是年纪小,这种寒凉药物,本就不能多用,于是太子这一把黄连下去,差点儿就要了十八阿哥的性命。

  偏巧,太子这事儿做的不算隐秘,康熙给查到了。

  虽然太子辩解自己是无意的,但康熙还是很恼怒,心里也有了些戒备和警惕——看十八不顺眼就下一把药,那以后若是看自己不顺眼呢?

  谁也没注意到,九格格带着十二格格,日夜不眠,快马加鞭的,赶到了蒙古。她们是要来打探阿木尔的事情呢,那肯定不能和康熙他们会和,所以,就偷摸摸的找了胤禛了,求了胤禛带她们去——蒙古部落众多,想要在这样多的部落里面找一个,难度还是有的,但若是有领路的,那就比较容易了。

  胤禛不好离开营地,就派了侍卫带他们过去。

  也幸好胤禛没离开营地,他听说十八阿哥病情加重,忙忙的送去了药物,这才留住了十八阿哥性命,要不然呢,怕是十八阿哥这条命就要送进去了。

  康熙不许太子再接近十八阿哥的帐篷了,十八阿哥自己慢慢养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好转起来就有些慢。

  胤禛就找了康熙提议:“汗阿玛不如先带着太子他们回京,京城那边,耽误许久,想必汗阿玛心里也十分惦记,儿臣留在这里照看十八弟,等他病好,儿臣带他回京即可。”

  和别的阿哥比起来,胤禛这提议,简直是太大胆了。为什么呢?人人都知道,十八阿哥病重,怕是一不小心就要没了。这种情况下,谁敢留下来看顾十八阿哥呢?若是看顾死了,这算谁的?

  偏只胤禛自己提出来了。

  康熙沉吟片刻,也应下来了:“朕将御医留下来一个,十八病情若是有什么变化,你速速写信告知与我。药材,食物,朕全给你留下,你自己看着用。蒙古那边,朕会留下话来,若是有什么要帮衬的,你也只管开口。”

  他确实是不好在蒙古这边继续停留了。

  胤禛一一应下,随后康熙那边拔营动身,大队伍很快离开。胤禛让人将十八阿哥的帐篷挪到自己帐篷旁边,又进去探望,十八阿哥还有些发烧,小孩子频繁发烧,已经烧的身上一点儿肉也没有了,瘦骨嶙峋的,只脸上两个大眼睛,十分明亮:“四哥,汗阿玛已经走了吗?对不住,是我连累了你,我若是好转了,四哥也就不用留在这里守着我了。”

  “既然知道对不住我,就该好好吃药,好好养着,你早日里好了,咱们也就能早些回京,你若是不好,我不光是不能回京,还得坏了名声,你可不能如此害我,知道吗?”

  胤禛伸手摸摸他脑袋,虽然表情没什么笑意,但声音还是很平和的,十八这些天和他相处,也知道他面硬心软,忙就笑着点头:“我知道的,四哥放心,我肯定会好好养着的。”

  “得闲让人给你念念书,功课不可丢下。”胤禛点头说道,十分铁面无私,冷血无情:“知道你眼睛也会不舒服,那就只在心里跟着读,等你病好了,这功课,我还是要考察的。”

  十八阿哥忍不住抽了抽嘴角,但还是乖巧的点头应下来了。

  胤禛又叮嘱了几句,见他疲惫,这才起身出去。出了门,就吩咐了苏培盛:“九格格她们这会儿怕是也到了地方了,你派人在后面护着,只要不是什么大事儿,也别妨碍她们。”

  【作者有话说】

  快穿新文《炮灰的救赎》日更中,肥了,可宰,预收文现言《朕的大清亡了》,康熙和德妃的穿越七零文,预收快穿文《我是表妹(快穿)》,喜欢的话收藏一下哦~~~~~~

  第185章

  九格格她们到底是女孩子,打听事儿有点儿没经验,胤禛想了想,又派了人去帮忙,姐妹两个在蒙古折腾了十来天,十八阿哥好彻底了,也打算回京了,她们才跟着胤禛一起回京。

  康熙对她们两个去蒙古的事儿也心知肚明,一回京,人不在宫里,可不得要问问吗?乌雅秀贞总不能说是因为姐妹两个对赐婚的事儿不满意,所以逃走了吧?需得解释清楚,也好让康熙知道,虽然他这事儿办的不地道,但姐妹两个心里不记恨,正在积极努力的接受这婚事呢。

  所以等兄妹四个回来,康熙也就主动提起来了:“可曾见了人了?相貌可还满意?”

 &e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