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90
之间的相处,分析太子如今的处境。
结果你堂堂一个皇子阿哥,一个大男人,就在这里操心你十二妹妹会不会喜欢赐婚的婚事?
再者,十二格格这婚事,康熙本人是当真觉得好的。
九格格笑道:“额娘再说,汗阿玛眼光如何?”
乌雅秀贞张张嘴,康熙这眼光吧,不好说,若是看女婿呢,三格格那夫婿是很不错的,五格格呢,也很不错,只是五格格自己命短,嫁过去没多久就难产没了。七格格这婚事是太后做主,九格格现如今还没嫁人,到了十二格格,竟是只有三格格那一个可以参考。
论看儿媳的眼光吧,儿媳大部分还不是他挑的,他就负责下旨赐婚而已。
所以康熙眼光到底如何呢,乌雅秀贞也说不清。
“四哥也夸赞了这阿木尔,四哥眼光如何呢?”九格格又问道,乌雅秀贞叹口气:“你四哥眼光是好的,行了,我知道你们姐妹意思,现下可真是的,十二作为被赐婚的人,竟还是要来安慰我这个做额娘的,是我这个做额娘的不对,本来该是我护着你们的,结果还得你们来开解我,事情到了如今,我知道你们在担忧什么,怕我心里会怨怼你们汗阿玛,会找他吵闹是不是?且放心,我暂且不会这么做的,我若是吵吵闹闹,只会让你们汗阿玛心烦。”
若是寻常男人心烦,大不了就是不回家,可康熙心烦,那可就坏事儿了,只会是永和宫变冷宫,可不会是皇上留宿宫外。嗯,也不对,皇上也可能会留宿宫外,毕竟那避暑山庄啊,温泉山庄啊,哪个地方不能住呢?
就皇上这风流性子,说不得要立马在京城里置办个宅子金屋藏娇呢。
她若是和康熙势力相当,旗鼓相当,那吵一吵还没什么。但明显,他们地位很分明,一个是皇上,一个是妃嫔,吵这种事情,是不行的,明显对乌雅秀贞没好处。
“现如今呢,我得打起精神来,一来是派人去蒙古打听,看看那阿木尔到底是什么人,以前可曾做过什么事情,以后又是如何打算。二来呢,这嫁妆该准备也得准备起来了,银钱是一方面,这人手也得准备上,必得是对咱们忠心耿耿,是能护得住十二的,三来呢,这阿木尔既然已经被赐婚,想必早晚是要到京城来的,咱们得想一想法子,到时候试探他一番,若是他能保持初心,对十二有几分尊重,这婚事也不是不成。若是稍微一试探,他就露出原型,那哪怕是咱们不出手,你们汗阿玛也必然会反悔。”
三管齐下,乌雅秀贞拍拍九格格的手背:“这打探的事情就交给你,你人手多,再者也不起眼,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女孩子会去打听这些事儿。”
至于准备人手的事儿,那就是乌雅秀贞的事儿了。
还有这嫁妆,第三条的话暂且是不用着急的,因为阿木尔现在还不一定什么时候能进京。
有了事情做,乌雅秀贞也就不躺在屋子里抱怨了,风风火火准备起来。赐婚的圣旨都下来了,内务府这边必然是要配合乌雅秀贞的,首先是这嫁妆的规格,是按照和硕公主的份例来准备的。
再次呢,乌雅秀贞要给添妆,这添妆也是有规定的,总不能比嫁妆份量还多。
再就是这陪嫁的人选。
陪嫁嬷嬷好说,十二格格的教养嬷嬷还有奶嬷嬷都是愿意跟着去的,她们这边去,她们的家眷留在京城也能有个好前途。这是乌雅秀贞的保证,当然,若是想将家里人也带去,那也未尝不可。
陪嫁的丫鬟也提前训话:“若是愿意跟着公主去,尽可以提自己条件,能满足的,我尽量给你们办到。不要明面上说愿意,实际上不愿意,去了竟是干些背主的事儿。你们也要知道,大清人口不少,你们不愿意去,总有愿意去的,也别想着我不会放你们走之类的,这事儿总归是要一个心甘情愿。若是愿意去呢,本宫也不会亏待了你们,本宫和你们保证,等到了年纪,你们若是要回来嫁人,本宫会给你们仔细挑选。若是愿意嫁在蒙古,本宫也不会少了你们嫁妆……”
利益和威胁一起上,然后让嬷嬷来挑选,愿意去的,就找嬷嬷说一声,不愿意去的,回头就打发到别处去,因为十二格格的婚期就在明年,所以需得将愿意去的给重新调配一下。
再就是这布置陷阱的事儿,这事儿不好九格格出面,毕竟是年轻没嫁人的女孩子,所以也得乌雅秀贞出面,先悄默默的找一个找的漂亮的女孩子养着,不定什么时候才能用的上。
这忙忙活活的,一转头,九格格就带着十二格格悄默默的出京去了。乌雅秀贞知道这消息之后,也没宣扬,更没有去找,她知道九格格是能照顾好十二格格的。
再者,孩子长大了嘛,就像是小雏鹰,长大了总要学会自己飞。十二格格都到了要成亲的年纪了,现下想自己做些什么,她这做额娘的,只能支持,不能拦着。
不然现下在京城都被她管的畏畏缩缩的,那去了蒙古,能壮起胆子对抗男人吗?所以,孩子嘛,该放手就要放手,你放手了,她才会知道如何去外面和外人打交道,什么时候能认输,什么时候不能认输。
乌雅秀贞只将姐妹两个出京的消息给压下去,隐瞒了起来。
那边九格格带着十二格格,又有几个侍卫,快马加鞭,就直奔蒙古去了。
康熙那边呢,按理说,围猎结束了,就该回来了。偏不凑巧,正赶上十八阿哥生病,十八阿哥本身到了蒙古就有些水土不服,但因着随行带有太医,这水土不服也不算大事儿,倒是给压下去了。
可他一小孩子,跟着在蒙古住了这么长时间,整日里吃肉,就难免有些积食。再加上蒙古这边温度变化快,他早晚更衣有些不妥当,就又有些着凉。
寻常小孩子,遇上一样都能生一场病了,他是三样赶在一起。
于是,上吐下泻,发热又发寒,一病不起。康熙还是很疼爱十八阿哥的,因为十八阿哥这个年纪,正好是懂事儿听话又可爱的年纪,又是亲儿子,哪儿有不心疼的呢?
原本说好的启程,就拖延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