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90

的太子,但大家又都知道,康熙对太子有过不满。

  再后来,就是这位阿木尔,救了太子一命。

  太子在打猎的时候差点儿遭遇陷阱,是阿木尔正巧赶到,将人给救下来了。这种救命之恩,康熙是必定得给与赏赐的,然后脑袋一热,就将十二格格赐婚给了阿木尔。

  宫里宫外人尽皆知,永和宫德贵妃娘娘,是比较得康熙看重的。十二格格又有优秀的兄长胤禛胤祚,又有优秀的姐姐七格格九格格,谁若是能娶了十二格格,那整个部落在蒙古的地位,绝对是能得到大大的提升的。

  所以康熙这赐婚,真的是恩典,阿木尔也是十分感激。

  胤禛倒是想在康熙决定的时候拦一下的,但是他速度赶不上康熙。原本康熙根本没露出赐婚的意思来,但一张嘴,立马就点了十二格格,这种情况下胤禛如何阻拦呢?

  能在康熙话音刚落的时候就站出来说不行,十二格格的婚事是要她自己点头的吗?这话说出去,别说是胤禛了,估计连乌雅秀贞都得被康熙给训斥一顿不会教导女儿,谁家的女儿是自己决定婚事的?不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

  至于九格格,那整个大清能有几个像是九格格一样的?不说九格格那性子了,就说九格格的突出贡献,谁能比得上?十二格格和九格格相比起来,也显得有些黯淡无光。

  既如此,九格格自己点头婚事,十二格格让父母做主,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说起来是有些残酷,但天底下做父母的,其实大部分都是和康熙一样的想法,有本事的,自然是能自己当家作主的,因为她就算是吃亏了,她自己也能找得回场子。但是没本事的,最好是听父母安排,因为父母年长,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饭还多,他们挑选的人,是不会出错的。

  实际上,阿木尔此人,也确实是很不错,有胆有识,年轻英俊,地位家产一样不少。十二格格若是嫁给阿木尔,在康熙看来,十二格格是绝不会吃亏受苦的。

  胤禛事后隐晦的和康熙提起的时候,康熙也是如此解释的,康熙甚至还想的很开明呢——若实在是性情不和,过不下去,那大不了和离。

  堂堂公主,难道还不能和离了?和离了还活不了了?

  胤禛是去劝说康熙的,然后被康熙说服了。这信里,不光写了康熙的态度想法,也写了他自己的:“此次回京,汗阿玛会让阿木尔随行,到时候十二妹妹亲自看一看,若是喜欢,嫁过去也无妨,若是不喜欢,回头再想法子就是了。”

  九格格一脸的复杂:“也不知道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汗阿玛现在说起来和离,也很是平淡的样子。”

  但仔细想一想,好像这方面,康熙确实是不如何封建古板的?他自己后宫都还有寡妇呢,那是到了晚年才变得,很封建的?

  再或者,是被自己这些年的努力给影响了?若真是如此,那倒是也不辜负她这些年的努力了,一边科举小脚对生育的不利,一边在生活层面上给女人赚钱的机会,给女人走出家门的机会。

  虽说这期间也遭受过不少朝中,民间酸儒的抨击,可能将康熙给影响到的,也算是自己的努力没白费?

  一个上位者,他的思想,才是能影响更多的人的。

  九格格一个人的说法,顶多是得到几个人的支持,就比如说,十二格格,但康熙的看法,康熙的态度,却是能得到大部分朝堂,百姓的支持的。

  所以若是康熙对和离这事儿抱着十分宽容的态度,那民间对和离的事儿,也必然是习以为常,轻松看待。而不像是到了清朝中后期,女人一旦和离,就好像没了活路一样。

  十二格格笑着看乌雅秀贞:“看,额娘,我说没什么大事儿吧,汗阿玛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过不下去,和离也成。

  乌雅秀贞忍不住冷笑了一声,也就两个小孩子想的简单了,康熙这话明显是在糊弄人的,到时候要真是过不下去想要和离,这中间事儿可多了去了。再者,康熙若真是有让相看,相处一下试试看的意思,那为什么不是先暗地里给个口谕,或者是暗示一番,而是直接下旨赐婚了呢?

  圣旨不可违,一旦下旨,十二格格哪怕是相处之后觉得这阿木尔不好,也必得先要嫁过去,和离和离,你得先和才能离,没有和,哪儿来的离呢?

  这圣旨的意思就是,十二格格是必得要嫁给阿木尔的。

  什么不喜欢就不要,这全都是屁话,全都是胤禛写过来安慰孩子的。

  乌雅秀贞有些头疼,顺便有些迁怒胤禛,你就算是当时拦不住你亲爹,你事后也得和他好好说说这道理啊。其实乌雅秀贞心里也清楚,康熙那人,是个自己一旦做了决定就绝对听不进去别人的道理的人。

  胤禛又是做儿子的,天然的,对康熙这亲爹,是没有违抗的意思的。那康熙都下了圣旨了,胤禛还能如何做?

  可她心里就是有些控制不住,因为当时就胤禛在,只有胤禛才能出面劝说。

  九格格坐在她身边,顿了顿,笑道:“额娘可是觉得四哥没尽到做哥哥的责任?额娘,要我说,那您可真是冤枉了四哥了,汗阿玛那性子,您和他半辈子夫妻了,我就问你,四哥若是莽莽撞撞的去劝说,汗阿玛会不会生气?”

  乌雅秀贞先是在心里反驳,那可不是半辈子夫妻,那是一辈子加上半辈子了。

  然后又在心里叹气,就她对康熙的了解,康熙……确实是会生气。

  “汗阿玛一生气,会不会迁怒到您身上?”九格格又问道,乌雅秀贞点点头,自然会。迁怒她不会养孩子,不会教孩子。严重点儿,教导的胤禛心里只有额娘姐妹,没有父亲兄弟,没有朝堂大事儿,没有是非黑白之分。

  男人嘛,不好总将注意力放在后宅的儿女情长上的,该是先从这婚事,分析大清和蒙古之间的合作,分析蒙古部落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