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到外祖家

  沈婉兮还是不肯接,着急地解释:“理正,真的不行。大家都出了力,没有大伙齐心协力,也等不到我来,再说了我外祖家也在村里。”

  两人就这样推来推去,谁也不肯让步。

  最后,沈婉兮实在拗不过,想了想说道:“理正,要不这样,我拿一半,剩下的分给村里其他帮忙的人,这样才公平。”

  理正却连连摇头,坚持道:“不行不行,你功劳最大,理应全拿。”

  沈婉兮无奈之下:“理正,您再这样,我就一分都不收了。这样,我最多拿三分之一,剩下的给大伙,不然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理正看着沈婉兮坚定的眼神,知道她心意已决,只好叹了口气,妥协道:“唉,你这丫头,太倔了。行吧,就按你说的,拿三分之一。但你可记住,以后要是有啥需要,别跟村里客气。”

  沈婉兮这才接过银子:“理正,谢谢您,也谢谢大伙。。”

  收下银子后,沈婉兮将其小心地放在桌上,转身给理正重新沏了一杯茶,双手递上,说道:“理正,您一路过来也辛苦了,喝口茶歇歇。”

  理正接过茶杯,轻抿一口,暖意在腹中散开,望着眼前懂事的沈婉兮,心中满是感慨。

  “兮丫头,你往后有啥打算?”理正放下茶杯,目光关切地问道。

  沈婉兮微微一愣,随即陷入思索,片刻后说道:“我想着等伤好了,就回去了。”

  理正赞许地点点头:“好,对了,这几日你好好养伤,有啥缺的尽管跟我说,我让大伙给你送来。”

  沈婉兮连忙道谢:“理正,您太客气了,舅母和表嫂她们把我照顾得很好,啥都不缺。”

  两人又聊了些村里的日常琐事。

  理正事无巨细地讲着,沈婉兮认真听着,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理正提出告辞。

  方氏在院子里喊道:“理正,留下吃个晚饭再走?”

  理正笑着婉拒:“不了,徐婶儿,家里人还等着呢。我也该回去了,婉兮,你好好养伤,日后我再来看你。”

  沈婉兮将理正送至门口,目送他离去,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暮色中。

  第二天一大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沈书和徐子辰就已起身。

  两人简单洗漱后,把准备好的窝头和玉米饼仔细装进布包,背在肩上。

  院子里还弥漫着淡淡的晨雾,冯苗、沈兰和姚氏早已在厨房忙碌。

  老太太也早早起了床,站在门口,眼神里满是担忧与牵挂。

  “书儿,子辰,路上一定要小心,千万注意安全。”老太太颤巍巍地叮嘱道。

  沈书走上前,握住老太太的手,安慰道:“外祖母,您放心,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

  徐子辰也在一旁点头:“祖母,您在家好好的,等我们回来。”

  冯苗、沈兰和姚氏从厨房出来,把热水和草药递给他们,又千叮咛万嘱咐:“这水路上喝,草药留着备用,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可别耽搁。”

  两人接过东西,连声道谢。

  随后,沈书和徐子辰告别众人,迎着初升的朝阳,踏上了前往徐家的路。

  一路上,晨雾渐渐散去,暖烘烘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可两人心中挂念着沈婉兮,脚步匆匆,无心欣赏沿途的景色,只盼着能快点赶到,确认她的安危 。

  沈书和徐子辰顶着日头,脚步匆匆,走了一个多时辰才抵达徐家所在的村子。

  刚到村口,沈书便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

  只见村里一片狼藉,房屋七零八落,街道上杂物堆积,一片萧条,与记忆中热闹的村子大相径庭。

  “子辰,这是咋回事?”沈书满脸震惊,声音不自觉拔高。

  徐子辰心里一沉,眉头紧锁,“不知道,走,咱赶紧去我家看看。”

  他也不知道啊。

  之前被土匪围追,没去过村口。

  后来土匪被沈婉兮制服住,沈婉兮受伤,他急忙跑去沈家报信,也没走村口。

  两人加快脚步,一路小跑着往家里赶。

  到了徐家院子,大门半掩着,沈书心急如焚,直接推门而入。

  院子里,方氏正在收拾,听到动静,抬头一看,惊喜地喊道:“书儿,子辰,你们来了!”

  沈书顾不上寒暄,急切问道:“舅母,从村口一路走来,咋变成那样?婉兮呢,她咋样?”

  方氏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叹了口气:“唉,村口是那遭瘟的土匪干的。婉兮她……”没事。

  方氏本想说沈婉兮没事的,谁成想沈书立马打断她。

  “舅母,你就别骗我了。我已经知道华西受伤了。”

  方氏一听就知道是徐子辰说漏嘴了,立马瞪了徐子辰一眼。

  徐子辰表示,我也很无辜啊。

  谁知道他们猴精猴精的。

  “婉兮受了点伤,已经处理过了,现在在里屋休息呢。”方氏接着说,“书儿,你都知道了,那你外祖母知道了吗?”<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