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褚姓 卫姓

  褚姓起源也有几种说法。

  其一是出自子姓,宋国宋恭公有个儿子叫子段,褚姓就来自于他的后代。

  另一个说法是出自姬姓,西周时期洛阳附近有个褚国,也是被灭后,后代以国为姓。

  再就是周王室有个职位叫褚师,工作内容大概意思就是和今天的工商部门差不多,管理集市贸易。估计还有类似于商务局招商引资,要不人家都不来摆摊,管理谁去呀!另外可能还有城管的职责,毕竟招商引资多了,得防止胡乱摆摊设点,维护市场秩序。

  甭管怎么说,褚姓起源于河南,已经是板上钉钉。

  褚姓在历史长河中名人并不多,除了卖烟的那个现代贪污犯之外,恐怕就数唐朝的褚遂良了。

  褚遂良刚开始只是负责记录皇帝起居的小跟班,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唐太宗李世民跟哪个嫔妃睡觉,都干了啥事,说了什么话,原原本本的在小册子上记录下来。干这个活要求实事求是,不能随心所欲的编故事乱加工。

  虽然中间被重用了一段时间,也是李世民临终前的托孤大臣之一,但褚遂良因为武则天的事得罪了唐高宗李治,被赶出了朝廷,派往现在的越南任职。

  别以为唐朝时候,能派那边相当于公费旅游。事实上当时的爱州不但偏远,还不适宜居住。在那里做官,都是在朝廷被排挤的没地方安排,才发配过去。

  果不其然,褚遂良到死也没能再回中原,算是客死异乡。

  褚姓现有人口大约四十多万,姓氏中排名差不多两百开外。

  ******

  卫姓的起源,大多说是源于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

  康叔被封在今河南淇县一带,负责监视原商朝遗民,建立卫国。后来卫国被秦灭亡,后人用国号为姓。

  不过呢,三监之乱时候,都是指的管叔、蔡叔和霍叔,也说是霍叔掌管着卫国。所以说卫姓源于康叔,感觉有点乱。

  再就是出自姚姓,还有少数民族改姓等等。比如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强行命令鲜卑族改为汉姓,其中就有一部分改姓卫。

  卫姓人口并不太多,目前大约六十多万。

  卫姓最着名的人物,莫过于西汉武帝时候的卫青。

  卫青其实并不姓卫,可以说跟卫姓几乎没有一毛钱关系。

  卫青的母亲卫媪,搞不清楚为啥跑到了平阳侯曹寿府上,和正在曹寿这里打工的郑季,一个王八一个绿豆的不清楚怎么对上眼了。一来二去俩人勾搭成奸,准头特别好的郑季就这么着,有了第三个儿子,就是郑青。

  不料郑季实习期结束,要回到老家,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临汾。卫媪没办法安排这个私生子,只能由郑季带走。意思就是谁的种谁负责,不能提上裤子就不认账。

  问题是郑季在临汾不仅有老婆,还有俩儿子。这猛然间又冒出来个分家产的,母子三人当然不乐意。对这个计划外的所谓儿子,跟仇人一般对待。

  郑季估计有点怕老婆,看全家人都不喜欢郑青,就给弄了几只羊,支到郊外自生自灭去吧。

  一个才十来岁的小孩,实在受不了的这种生活。于是跑回母亲那,躲避来自亲爹和后妈以及同父异母哥哥的打压。

  但是对于这个私生子,被莫名其妙戴上绿帽子的卫媪老公也不会喜欢,所以郑青的童年,算是在悲惨世界中度过的。

  后来机缘巧合,到平阳侯府上做了个差事,勉强混口饭吃。

  家境贫寒的卫家,不仅郑青在平阳侯府上,和郑青同母异父的姐姐卫子夫,也是平阳公主养的歌女。

  汉武帝刘彻这天来看望姐姐,平阳公主设下酒宴,姐弟俩喝着小酒,平阳公主命歌女跳舞助兴。

  卫子夫一出场,汉武帝刘彻的眼珠子就转不动了,直勾勾盯着看。平阳公主是过来人,哪能看不出男人的小心思。

  一曲终了,汉武帝说要去换件衣服。平阳公主冲卫子夫使了个眼色,卫子夫立马跟着汉武帝出来。

  皇帝嘛,出行都是专车。就这么着,在换衣服的车里,猴急的汉武帝就把卫子夫搞了。

  心满意足的汉武帝刘彻再回到宴会,姐弟俩又喝了几杯,便起身回宫。卫子夫就这么着,跟着汉武帝住进了皇宫内院。

  不过刚开始卫子夫并没有引起汉武帝多大的兴趣,直到生下了儿子刘据,地位才逐步提升。

  陈皇后没有儿子,听说卫子夫怀了龙种,那是醋劲大发,便派出人马,想要杀了已经改名卫青的郑青。

  陈皇后就是金屋藏娇的那个阿娇。

  卫青的铁哥们公孙敖得到消息,卫青才幸免一死。

  汉武帝知道了这事,不由得大怒。立刻将卫青调到身边,这才使卫青的才能让汉武帝发现,开始重用卫青。

  天才就是天才,您想卫青穷苦出身,肯定没念过多少书,这兵法那战策的估计也不知道多少。但是人家领兵打仗,比那些油条级别大将军运气好,每次都开了挂似的胜出,你说奇怪不奇怪。

  甭管怎么说吧,卫青和外甥霍去病,绝对生就的军事天才。甥舅俩把匈奴打的满地找牙,多年来一直威胁中原的匈奴北遁,为大汉创造了和平安定的发展环境。

  后来出现了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江充等陷害,卫子夫自杀身亡。

  卫姓太着名的并不多,中间有些名人,大多属于地方性的。

  西晋有个叫卫阶的,据说长的非常漂亮。一个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