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烈酒问世

  “亮明白了,东征之事看来已成定局,我等当好好筹划,尽量将战损降到最低。”诸葛亮郑重地说道。

  刘禅想了想,沉思道:“此次东征,父王怕不会让丞相跟随,如今蜀川初定,百废待兴,内政之事可能需要丞相多费心。”

  诸葛亮苦笑,有些无奈道:“东征的统帅非关将军莫属,但云长性情孤傲,荆州又在他手上弄丢的,亮怕他意气用事,急于求成...”

  刘禅摇了摇头,叹道:“此次东征关系甚大,父王恐怕会亲征。”

  “亲征么?”想到刘备那充满战意的眼神,诸葛亮深邃的眸子中闪过一丝担忧。

  刘禅轻叹一口气,轻声道:“马孟起将军镇守阳平关,张三叔驻防阆中,丞相又要留守蜀郡...父王此次东征,缺少一位随行制定战略、出谋划策的军师。”

  诸葛亮双眉紧锁,沉默良久,抬头道:“马良,马季长如何?”

  刘禅知道诸葛亮会推举此人,马良是马谡的兄长,颇有才华名气,先前更是关羽的随行军师,但历史上的马良在刘备东征时,将其派遣至五溪蛮各部招降,后因刘备兵败被杀。

  刘禅摇了摇头,眸色变得深沉了几分:“季长叔能力虽强,但缺少大局观和决断力,此次东征军师的人选,必须要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乃数一数二的一等谋士。”

  “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诸葛亮口中呢喃,随即轻声道:“莫非少主心中已有了人选?”

  刘禅淡淡一笑,坚定道:“法正,法孝直。”

  诸葛亮愣了愣,苦笑忧心道:“孝直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但自汉中之战结束后,他便一病不起,恐怕没有多少时日了。”

  刘禅心中微叹,果然,两世的历史发展轨迹是一样的。

  历史上的法正就是在汉中之战结束后重病离世的,失去这位屡献奇策的军师,对于刘备和整个蜀川来说,是非常痛惜的。

  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退守白帝城。诸葛亮曾有所慨叹:若法孝直还在,定能制止主上东征,即便不能制止,随行东征也不会大败而归。

  由此可见法正在蜀川的重要地位。

  “蜀川之地没有名医吗?”刘禅看向诸葛亮问道。

  诸葛亮抿了抿嘴,轻轻摇头道:“孝直之病,在于心结难解,普通医者根本治不了,若说名医,非华元化和张仲景莫属,但他们都在前些年双双离世。”

  华元化就是华佗,元化是他的字。

  “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一切都是命数...”刘禅轻叹一声,他自己都觉得这句话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诸葛亮目光闪动,明眸看向他,颌首称赞道:“少主一出口便是经典章句,亮拜服,是啊,天意如此,我等凡人又能改变得了什么...”

  寒风乍起,将地上的落叶卷入上空,阴冷的寒风使得刘禅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少年歪歪嘴嘀咕了一句,抬头看向阴晴不定的天空,好似在咒骂老天的不公。

  ……

  东征之前,刘备有许多的准备工作要做。

  粮草器械的调度,蜀郡各个关隘的防守,成都官职的任命以及益州士族的安抚,都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

  在刘禅的记忆里,刘备正式发起东征的时间是章武元年,也就是后年,在此之前,天下发生了两件大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位。

  同年,汉献帝被迫禅让皇位,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大汉正式灭亡!

  自此再无建安年号。

  紧接着,刘备在成都称帝,正式建立蜀国。

  翌年,刘备东征吴国,与吴国大都督陆逊决战夷陵,史称“夷陵之战”。

  如今距离刘备发起东征的时间还有一年多,刘禅想要改变这段历史还来得及。

  酿酒的工作基本上接近尾声,酒曲制作完毕后,刘禅将其和小麦放在一起自然发酵,形成粗制的酒。

  但这种粗制的酒,酒品一般,需要反复提纯。

  刘禅提前准备好蒸锅,将火候适当的控制好,随即把粗制的酒倒入蒸锅中。

  蒸锅的正上方悬置着漏斗状的管子,连接细长容器,用此接收加热蒸发的酒精。

  蒸锅加热冒出的白色酒气,缓缓上升推进细管里,经过冷却一点点顺着木制竹管流入酒罐中。

  看着散发着香味的酒水一点一滴落下,刘禅的内心变得激动起来。

  这种烈酒一旦问世,凭借糜家在商圈的影响力,必定会让他赚得盆满钵满。

  闻见酒香,护卫霍弋来到刘禅面前,猛然用鼻尖吸了一口,惊声问道:“这是...酒?”

  刘禅点点头,用勺子舀起浅尝了下,随即不禁皱起了眉头。

  “味道不太对,似乎是酒头,不能喝。”刘禅轻声嘀咕了一句,旋即将酒罐中的酒头入缸。

  又过了两个时辰,第一罐酒终于蒸馏完毕,那弥漫着香气的酒意,似是勾起了嘴中的馋虫。

  刘禅看了眼不远处的霍弋,嘴角略微上扬,于是不怀好意的倒出一碗酒递给了他:“绍先,新鲜出炉的烈酒,尝尝味道。”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