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县城情况不容乐观

  沈安信这时也明白过来,又继续刚才未出口的话,“说话没大没小,什么谄媚,人家好歹是个官差,我能不小心些嘛。”

  沈玉姝眼里闪过一丝笑意,探过身去拍他的胳膊,“我这是在夸你,我爹这么耿直忠厚的人,能把谄媚演的这么像,那得是多厉害。”

  沈玉姝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表情那叫一个真诚,直唬的沈安信一愣一愣的。

  “你的话是这意思吗?”沈安信狐疑,这话里的味道有些熟悉是怎么回事。

  她眨着湿漉漉的双眸,真挚点头,“爹,看着我的眼睛”一副你女儿绝对没有撒谎的意思。

  沈安信摆手推开她,“去,拿这招糊弄你爹,这都是你爹玩剩下的。”

  父女两个说笑着到了香满楼,往日这街上必定人声鼎沸,可眼下却又热又冷清。

  沿街摆着的小摊子俱已收空,店铺多是半开半关,客人是不用想了,店小二都懒散的靠坐在椅子上。

  香满楼里空无一人,柜台处的店小二听见有客上门,抬头招呼道:“客官,您.....沈大哥,好长时间不见了,来找掌柜的?”

  “小九,张掌柜在吗?”沈安信遇着熟人,笑着点头。

  小九笑呵呵的指着两人身后的桌子说着,“在的,你们先等会儿,我去叫掌柜出来。”

  “那咱们在后门见吧。”沈安信手指着门外朝跑远的小九喊了一嗓子,拉着阿黄绕道后门处。

  等了片刻张掌柜带着几个伙计打开后门。

  九千块肥皂不是小数目得分两次才能送完,今日先送一半。

  牛车上的大竹筐摞起两层高,上面盖着布周围用麻绳捆着。

  伙计上前解开绳子卸货,实打实的东西一筐沉的很,要两个人才能抬得动。

  张掌柜嘱咐了小九一声,叫上两人进屋喝茶。

  沈玉姝跟在两人身后一踏进屋内便觉到一丝凉气,心道这香满楼真是财大气粗,只怕储存了不少冰。

  两人路上喝了水不是太渴,慢悠悠啜一口等竹筐腾出来。

  沈玉姝有心出去打听一下消息,等酒楼伙计卸完货便把该注意的都交代清楚,结了银钱便起身告辞匆匆出了酒楼。

  俩人先绕路去了隔壁街的隆源杂货铺,店里客人一个没有,吴书怀一个人在店里守着,正在柜台处打瞌睡,脑门子全是汗。

  她上前轻声敲了敲柜台,把人叫醒,调侃道:“吴掌柜,怎么每回见你都在打瞌睡。”

  吴书怀揉揉眼睛起身,笑呵呵道:“姑娘说笑了,眼下这光景,除了打瞌睡也没什么能干的。”

  “怎么,生意不好?”

  “嗯,城中气氛紧张,你们进来的时候没感觉到吗?”

  沈玉姝装作不知,想看他能说出些什么来,“和往日比是冷清了些,天气热人们不出门也正常。”

  吴书怀扯着嘴角僵笑,“姑娘是聪明人,我这里平日来的人多,小道消息也多,听说再过不久南边的难民便会来咱们这儿。

  还有隔壁的泰定府,据说也有灾民逃荒,不过不是来咱们这儿,倒像是往府城方向去的。”

  沈玉姝看过的游记上说永江府和南安府相隔一千二百里,从张掌柜收到消息到现在过去了快二十天,再算上路上耽搁的时间至少一月有余。

  一个月的变数实在太大,如果她先前所料不错,只怕庆丰县再过不久就要有难民涌入了,而且人数不在少数。

  她陡然变了脸色,探过半个身子悄声问道:“消息可属实?”

  吴书怀点头,“消息是从衙门传出来的,八成属实。

  我这店里来的都是些寻常百姓,可谁家没个七拐八拐的亲戚。

  这城里的粮食日日涨价,翻了好几番了都,你家要是粮食不多,便趁此机会屯一些吧。

  再过些日子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说完叹了口气,招呼两人找个凳子坐,他去内室倒水。

  沈玉姝拦住他,“多谢吴掌柜告知,茶就不喝了,我们还有别的事,先告辞了。”

  她看柜台上还有不少肥皂,想必最近买卖不好,便没提结钱的事。

  左右不过百十来块肥皂,再说这么大的店也不怕他跑了。

  沈玉姝让沈安信把牛车往偏僻处赶,找找这城中的乞丐什么的。

  走了好几条街都没寻到人,终于在城隍庙后墙的阴凉处找到了一帮小乞丐。

  她从空间掏出几个杂粮饼子,黄澄澄的暄软的很透着一股玉米香气,这是她前世买的和这会儿发硬的杂粮饼子不一样。

  她下车往前走了两步,沈安信跳下车拉住她,“要不爹去问吧。”

  沈玉姝拍拍他的胳膊,“没事的爹,我不靠近。”

  她继续朝前走了几步,对着一个脏兮兮的小乞丐招手,“你过来。”

  小乞丐早就注意到这对父女,比起那个长得漂亮的女孩她手里拿的饼子更吸人眼。

  三两步跑上前,香味霎时涌进鼻腔,一眼不错的盯着她手里的饼子。

  沈玉姝看他直勾勾的眼神,心里一阵涩然,也不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