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清凉胜境,野鹤云来
间为首者,是一个年轻道士,看着还不到三十岁,松身仙颜,可谓丰神俊秀,温润如玉。
道士头罩云纹混元巾,顶戴青玉莲花冠,贴身穿着天青素衣,内里是一件碧青法衣,最外边再披一件深青雘色道袍,手上拿着一件颇为小巧的麈尾拂尘轻轻摇动。
道士这一身行头打扮,外人见着,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位好清修的隐士。
道士身后跟着两个童儿,一男,一女。
两个童儿年纪更小些,十来岁的样子,衣着也比道士要活泼明艳许多,一看就是受宠娇惯长大的。
男孩浓眉大眼,一身白衣,怀里抱着一把黑鞘法剑,法剑剑穗颇长,系着十二颗连珠,看质地像是由砗磲雕琢而成,晃动时发出阵阵潮音。
女孩甜润娇憨,一袭彩裙,怀里抱着一个赤皮葫芦,葫芦表皮赤红,像是二月的霜叶,上面有天然生成的瘿瘤纹,仿佛星宿云霞,隐隐散发着火光。
女童一直在偷偷瞄着男孩,眉眼里都是笑意。
男孩知道女童在笑什么,这都笑了一路了!
当初两人几乎同时化形,女孩化形后就是小女孩身,但自己当时化形可是高高壮壮的男子汉。
这次承蒙老爷开恩,出远门时问自己二人愿不愿意一起,那自然是愿意的。
只是在老爷说出要改换真面目化名出行后,她就又开始出了鬼点子,说作为跟随老爷出行的童儿,一大一小怎么像话,定会叫人起疑心,非要自己从壮实好男儿化成与她同岁的男童。
但这么个馊主意,老爷竟然同意了,苦也!
白龙乃被女童看的浑身不自在,便开头向身前的道士说话,
“老爷,都说这白龙旗山寸土寸金,不愿意接纳外人,想要入山开辟洞府还要通过山上修士布下的考验才成,咱们非要来这座山吗?咱们这一路走来,无主或是少人的灵山也有不少呀。”
道士赫然就是程心瞻了,他换了一身行头,由紫袍换成了青袍,身形都没变,只是改换了一下五官。
他把自身的凤眼化成了杏眼,剑眉化成了远山眉,点上唇珠,肤色由冷白加上了一点暖黄。就是这么一点小小变化,但看上去分明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了,从贵气逼人的万法经师变成了一个寻山访水的老庄隐道。
他闻言点了点头,说道,
“这白龙旗山不比他处,自唐宋时起便人气不绝,鸾翔凤集,是康东的风云地带,消息灵通。而且这里又是西康与蜀中的枢纽,这里面的人与玄魔两道都有接触,是最适合我们的地方。”
程炤璃听了连道,
“呆瓜,老爷说去哪就去哪,你个榆木脑袋还问东问西。”
白龙乃不吭声。
“哼,闷呆瓜!”
炤璃见白龙说上一句话后又不作声了,还有些不高兴。
“嘿,小闷呆瓜!”
不过女孩是闲不住的,也是藏不住气的,见白龙不出声,又跑到他身边摸摸他的脑袋。
白龙慌乱躲开,炤璃又赶紧追上去。
程心瞻看着这一幕,脸上浮现出笑意,这狗儿未化形之前,还总是把猫儿叼在嘴里玩闹,怎么一化形就知道避嫌了?
师妹也是的,化形之后,潭底龙宫等闲也不让自己进了,却是忘了还是自己邀她搬来的。
此次外出,师妹自然也想跟着,只不过师尊归山了,见师妹修行进展那般缓慢,哪里肯放,说是要亲自教导。
三人沿着大渡河,来到白龙旗山的北麓。
白龙旗山的规矩,要想在白龙旗山安身立命,得通过山上人立下的考验,要是不守规矩,就会被群起而攻之。
这上山考验又分作武考和文考。
武考从南麓上山,考验也很简单,一路打上去就是,靠真本事说话,任你来者是三境还是四境,白龙旗山上都不缺迎客的对手。有时候要是“运气好”,还能碰上在此休憩访友的峨眉剑仙呢。
文考从北麓上山,这里面的门道就要多上许多,炼丹、炼宝、画符、破阵、弈棋等等,山中擅文者比擅武者更多,无论你身怀何等技艺,也有懂行之人与你切磋。
既然是要做个隐士,那自然是要来一场文考。
大山北麓开凿有石阶山道,山道起始处放着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四个大字,
「清凉胜境」。
程心瞻瞧着题字点了点头,此字铁画银钩,不知多少年了,尚有剑意留存。而且此时正是盛夏天,梨雪山的青梨已经甘甜无比,而这里山风拂面,却是凉意袭人,所谓「清凉胜境」一点不假。
程心瞻迈步登阶,两个童儿紧紧跟上。
这石阶也有门道,依山而凿,同时也借了山势,都说这白龙旗山里卧虎藏龙,现在看来所言非虚。
当时参与开凿山道的人里定然有阵道大师和幻术大师,在这山道上每走一步,便感觉身前的大山就长高了一分,就感觉这大山往自身上倾倒一分。
越往上,这山便越高,倒的越快,登山者便越是胆颤心惊,仿佛要是再多走一步,便要葬身于山倾之下。
想必南麓也是这样。
想必古往今来有许多人,还未进行文考与武考,就举步不前,难倒在这两条登山石道上,随后便是知难而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