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战场大捷

  破晓时分,天边泛起鱼肚白,淡淡的曙光轻柔地倾洒在这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上。

  满目疮痍的战场,被这朦胧的光晕笼罩,仿若一层薄纱,试图掩盖昨夜那惊心动魄的厮杀与残酷。

  贾琮与牛耀,身侧簇拥着剩余的两百余名士兵,以及八百多热血青壮,齐聚于女真大营的中央。

  周围,一众女真士兵早已斗志全无,纷纷放下手中武器,双膝跪地,俯首称降。

  此前燃起的熊熊大火,此刻已悄然熄灭,只留下一堆堆废渣,仍在袅袅散发着刺鼻浓烟,似在无声诉说着这场战役的激烈与惨烈。

  “把他们统统押回关内!”

  贾琮大手一挥,高声下令。说完,他又将目光投向一旁的张武。

  “战况统计出来没?”

  张武神情肃穆,郑重地点点头,汇报道:“大人,女真方面,战死五千余人,受伤两千人,被俘三千人,其余的都四散奔逃了。”

  “伤亡竟达7000人,比之前七天攻城的伤亡总和还多,这炸营的威力,实在可怖!”

  贾琮暗自思忖,神色凝重,紧接着,语气沉痛地问道,“那咱们自己的伤亡情况呢?”

  张武微微顿了顿,声音不自觉压低:“咱们牺牲了232人,受伤42人。另外,刘校尉也不幸战死沙场。”

  “嗯……”贾琮沉默了,尽管己方伤亡相较女真要少得多,这份战报拿出去,绝对算得上是一场大捷。

  可即便如此,那些逝去的鲜活生命,再也回不来了。

  “受伤的兄弟,务必全力救治;牺牲的兄弟,遗体一定要找回,送他们魂归故里!”

  “是,大人!”张武铿锵应道。

  贾琮缓缓转身,目光仿若带着温度,逐一扫过身旁士兵们疲惫却坚毅的脸庞。

  他深吸一口气,高声说道:“弟兄们,这场仗,咱们打得漂亮!可咱们的兄弟,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如今,咱们带着胜利凯旋,一定要让死去的兄弟得以安息,让活着的兄弟过得更好!”

  士兵们听闻,纷纷挺直脊梁,眼眸中闪烁着坚定光芒,齐声高呼,那声音,震得周遭空气都在微微颤动。

  紧接着,队伍有序启程,押解着女真俘虏,浩浩荡荡朝着关内进发。

  抚顺关下,早已得到消息的韩勇,亲自候在关隘之下。

  他身后,簇拥着众多百姓,每个人眼中都满是劫后余生的兴奋与喜悦。

  “韩将军!”

  贾琮见状,立刻翻身下马,快步上前行礼。

  “贾校尉,真是辛苦你了!”韩勇赶忙上前,双手扶起贾琮,语气激动难抑,“你可是咱们抚顺关的大英雄!”

  “英雄!英雄!英雄!”

  周边的士兵与百姓,受韩勇情绪感染,也齐声高呼起来,声音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贾琮望着四周人们激动的面容,心中渐渐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奇妙感觉。

  ……

  辽东镇的总兵府内,烛火轻轻摇曳,昏黄的光线映照出众人凝重的面容。

  “哼!这蒙古人,实在是太狡猾了!”

  张承荫忍不住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抹愤怒,一拳重重砸在案几上,震得桌上杯盏叮当作响,好似在宣泄对蒙古人行径的不满。

  “总兵大人,依卑职看,这蒙古人此番举动,大概率是为了拖住咱们,好给女真人争取时间。”

  旁边的幕僚,眉头拧成个“川”字,稍作停顿后,沉声分析道。

  “嗯,应该就是这么回事。”

  张承荫神色凝重,点了点头,“这蒙古人一直屯兵城下,却迟迟不攻城,分明就是在给咱们施压。”

  “可要是贸然出城野战,风险实在太大了!”

  张承荫长叹一口气,眼神中满是忧虑。身为总兵,他肩负着辽东的安稳,无数百姓的安危都系于他一身,实在不敢轻易冒这个险。

  “可惜了,贾家那小子,还有牛家的,都是难得的好苗子啊。”

  张承荫忍不住叹息,“这都过去八天了,抚顺关恐怕凶多吉少,大概率是已经丢了。”

  一想到那两个意气风发、满怀壮志的年轻人,他的心中便满是惋惜。

  “大人不必过于担忧。”

  幕僚见状,上前一步,轻声劝慰道,“蓟镇、宣府的三万兵马已经出发了,等援兵一到,咱们就能反击蒙古人了!”

  张承荫微微眯起眼睛,眸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可转瞬之间,又被浓重的忧虑所取代:“虽说援兵即将抵达,但当下更要防备蒙古人趁机有所动作。传令下去,全面加强城防戒备,所有士兵轮流值守,一刻都不得松懈。”

  “遵命!”幕僚领命,匆匆离去。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满头大汗,神色焦急,急匆匆冲进大厅。

  他单膝跪地,气喘吁吁地禀报道:“总兵大人,大喜啊!抚顺关传来捷报!”

  “什么?”张承荫猛地站起身来,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快,快讲!”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