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四喜临门,焕发生机的沈阳城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

  有人跪了下去,大呼陛下万岁。

  而后几乎所有人都跪了下去,山呼海啸般的称赞声在城外回荡着,将刚刚的行刑的一丝沉重气息给消融。

  没有比什么能活下来更能让他们开心了。

  好一会儿后,欢呼声熄了下来,袁崇焕继续道:“第二件事情,自即日起,朝廷在辽东试行火耗归公,

  大致意思就是说火耗以后归朝廷,不再归地方官府管了,具体的好处就是以后你们要少交很多的火耗、甚至不交!诸位开心吧!”

  “开心!”

  “非常开心!”

  “太开心了!”

  ……

  百姓们再次欢呼了起来,又少交了一些,等于多了一些口粮,就能多一些活命的机会,怎么会不开心?

  “静一静、静一静!”

  “诸位先不要急着开心,本官还有让诸位更开心的事情要宣布!”

  袁崇焕伸出双手在半空中按了按,欢呼声慢慢小了下去,而后慢慢的安静了下来。

  看着所有人带着期待的目光看着自己,袁崇焕轻笑:“第三,皇太极炸开了辽河,制造了辽泽,陛下让本官召集民夫按照辽泽的方向重新挖一条河,

  只要这条河修好了,辽泽就不会再出现了,也不会七八年就淹一次了,一劳永逸解决辽泽问题。

  沈阳城暂定招一万人,管吃管住,月薪一两银子,放心,不会像隋炀帝修大运河一样,想去的,五天后到北门报名。”

  此言一出,围观的百姓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大战、屠戮、辽泽等等因素综合在一起,今年的收成不说颗粒无收,最少要减产七成,马上要入冬了。

  东北的冬天,异常寒冷,粮食减产,即便免除的赋税,能不能挨过这个冬天就不好说了。

  以前修河,那都是征劳役,自带工具,没有月给,有时候还要自带饭,

  与现在管吃管住给银子,简直是一个地一个天了。

  有银子自然就能买粮,买到粮就能熬过冬天了,开了春就有希望了。

  而且从这里到盘锦那边,差不多四百余里路,至少要修几年的功夫,如此几年内就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了。

  “袁左布政使,您说话算话?当真管吃管住还给银子?”

  “此等利国大事,本官岂敢信口开河?再说陛下銮驾在此,诸位若是不信可以去问问?”

  “大人……说笑了!草民叫郑老六,愿为大人鞍前马后效力!”

  出声之人看了看远处皇帝的銮驾,缩了缩脖子,讪讪笑了一下。

  “此事会以诏书的形式下达,诸位大可放心!”

  见还有人想说什么,袁崇焕立刻补充了一句,一阵比之前更大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百姓们挥舞着双手,欢呼雀跃着。

  免税、少交火耗,减少了支出,这是节流,现在皇帝又给了他们劳作赚银子的机会,这是开源,这就是希望。

  “大人,草民自幼在辽河边长大,人送浪里白条,对水性极为熟悉,挖河算草民一个呗!”

  “大人,草民也是在辽河边长大,捕鱼为生,太熟悉辽河了,修河得勘察水道,这事草民熟悉!”

  “大人,小的一家都死了,现在孤家寡人一个,我能把自己奉献给新运河,求大人收下小人!”

  ……

  一名名百姓站了出来,向前挤着,想要一个名额。

  这沈阳城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哪怕是经过屠城,现在都还有六七万人,周边还有许多村落、县城。

  修运河只招一万人,那是相当有限的。

  这年头,他们也只剩下一点毛力气了。

  “安静,大家都稍安勿躁!”

  “修运河要求身体健康,无残缺、疾病,若是瞒报,月薪不发,另杖责十棍!

  本官这里不登记,想去的五天后在南门外登记,排队早到早得,敢扰乱秩序的,直接剥夺沈阳城所有劳役资格。”

  “另外,诸位也不要都盯着这一个,战乱之后,修桥补路等等,都需要招人,待遇虽然没有这么好,但也还行!”

  一番话让本来激动的百姓都安静了下来。

  但都下定了决心,四天后的凌晨就去排队,一定要弄一个名额。

  见百姓们都安静了,袁崇焕嘴角挂着一丝笑意:“还有最后一件事情,建奴覆灭,朝廷下达犁庭扫穴的诏令,沈阳城也废了,急缺官员,

  有懂税收、刑狱、救灾、农桑、治安、教育等等的,今日午时可以到内城南门外登记,以胥吏身份协助本官以及朝廷派来的官员处理政务,

  明年三月份集中考察,表现优异者可破格授予官职。

  朝廷年初颁发了大明官吏俸禄制度,胥吏月俸三石、役人一石,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