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

移开,阳光洒了下来,照在神像上,神像的表情似悲似喜。

  “有好生之德的从来都不是上天,只有拥有生育权柄的女子,知道生灵的来之不易,才会以慈悲拯救世人。”

  曹操也跟着那妇人仰头,刺目的阳光使他头晕目眩,他感觉自己有些站不稳,踉跄了几步后,再次栽倒在了供桌上,供桌上没有贡品,只有一片带着余温襁褓。

  ***

  曹嵩在琅琊国,有琅琊王氏的接待,加上自己带来的钱财,日子过得不可谓不快活。

  如果不是妻子丁氏在谯县突然病故,他也不会写信到酸枣。

  曹班不回信他还可以理解,可是这么多天了,曹操也没个消息,谯县的族人不停催促他回去料理丁氏的丧事,豫州现在兵荒马乱的,叫他怎么回去?

  “两个孩子都领着兵,这种时候,还是不要让他们回豫州比较好。”妾室陈夫人劝曹嵩。

  曹嵩却冷笑一声,昔年的郎情意切荡然无存:“娥娘死了,没人和你争宠,但孩子对母亲还是有感情的,你何必连死人都不放过?”

  陈夫人闻言瞪大了眼睛,一脸不敢相信,泫然欲泣,曹嵩见之心烦,叹气道:“所以说,有女人的在地方,就少不了争风斗气,你也学学——”

  他话说到一半,顿了顿,道:“总之没事也可以读读书,别总想着那些后宅腌臜心思。”

  曹嵩虽然自己不爱读书,但他附庸风雅,总希望自己的妾室也能向那些世家的女子一样知书达理,但又不希望出现像蔡尚书之女文姬那样,自以为读了点书,就离开家追随什么女君。

  长子和“次子”他是指望不上了,三子曹德又被娥娘养废了,他现在就希望曹玉能够成器,自己再努努力,争取让曹家人丁更兴旺些。

  只是丁氏那边实在是令他心烦,不管又不行,于是他只能回到书房,再次提笔写信,没想到仆役却传来了消息。

  “曹侯!丁家来信,曹二郎带着兵马回豫州了!”

  第132章

  到了曹班这个层级, 每一项决策都有可能影响时局的走向,各方势力互相揣摩,没有人会相信她回豫州, 是单纯的奔丧。

  曹操战败之后,曹班收到了曹嵩的来信,丁夫人病故于谯县,让她和曹操回乡,料理母亲的丧事。

  符柯是曹班被下毒事件的亲历者,对于曹家的感情,是有一个算一个, 全死了干净。

  跟随曹班的谯县旧人中,唯一和丁夫人接触过的,是她的书童曹班周言,可周言在汝南格物院的叛变事件后,为袁氏所杀,曹班身边再无人会提起这个曹家旧宅里的*妇人了。

  符柯不希望曹班回去,理性上她也知道,现在回去不合适,最后还是段宁见曹班神情恹恹,开解她:“你做事都会留余地,不就是预备着这样的时刻吗?况且这里有我呢,你就回去吧。”

  最终,曹班换上了粗麻的齐衰服, 手捧书信, 来到了联军驻地。

  联军诸将得知此事,纷纷劝曹班节哀,可当曹班提出辞行后,他们的脸色又变得像翻书那样快。

  “这……君实啊,虽然为母服丧是人伦孝道,但我们讨董,是为汉室除贼,也是忠孝,忠孝忠孝,终究是忠君在前,为孝在后啊——”

  话说得冠冕堂皇,但看他们心虚的表情也知道,他们是怕曹班得知兄长失利,带兵开溜了。

  逃兵这种事,有一就有二,士气一旦没了,这仗还怎么打?

  “我幼时身体不好,每遇寒疾发热,都是母亲昼夜在榻侧看顾。母亲在时,我不能侍疾,今母遗世而去,我若不能疾归故里,尽人子之哀,与禽兽何异?”

  曹班向上首袁绍拜服道:“望使君念及我此心此意,准我归家,以慰母灵,尽未了之孝。”

  袁绍的表情似乎有些松动,他想开口,却被身边荀谌打断了。

  “若是回乡,曹使君打算带多少人呢?”

  此言一出,场内瞬间安静,袁绍镇定了片刻,再次看向曹班。

  曹班抬首,余光扫到荀谌对面的段宁,对袁绍道:“我只带二百轻骑,其余的兵力可以交予使君,若有急战,可使段君领我信印暂代。”

  荀谌似乎对曹班的识趣颇为满意,没再说什么,袁绍便也口风一改,夸赞起曹班。

  “这样吧,君实从段君手下的飞鹰骑中挑二百精锐,豫州兵乱,有飞鹰锐勇在,可护得君实平安。”

  曹班起身,垂首再拜:“谢使君。”

  飞鹰骑的营长吕布当然不可能跟着曹班走,吕布心事重重看着段宁将江芜交给曹使君,出发前一天,他还特意去了一趟江芜的营帐。

  “那个……你回去帮忙盯着……”

  江芜眨眼:“?”

  “啧。”吕布抹了把脸,咬牙道,“就是帮着段君看看,那小子在乡里,有没有订过亲什么的……”

  江芜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离开酸枣,只需顺着颍水走,不出五天就能抵达谯县,但曹班没有立刻往东,而是带着人先南下,去鲁阳县见了孙坚。

  孙坚投靠了袁术之后,想要问袁术要粮讨董,袁术告诉他:“粮仓在梁,君可自取。”

  要不是袁术顶着袁家人的身份,他得罪不起,孙坚简直想再杀一个太守泄愤。

  梁县现在被董卓的军队把持着,让他怎么取

上一页下一页